[发明专利]用于将互联网移动性协议和非互联网移动性协议一起使用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9110.7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K·I·阿赫马瓦拉;V·纳拉亚南;W·格兰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瑜;王 英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互联网 移动性 协议 一起 使用 系统 方法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涉及2006年10月20日提交的名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MOBILITY”的美国专利申请No.60/862,416 (发明人为Kalle Ahmavaara等人)并要求其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通信和通信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内容涉及 用于将互联网移动性协议和非互联网移动性协议一起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最初,提供互联网接入的互联网协议(IP)是为固定用户设计的。基本 的IP概念并不支持用户移动性:IP地址被分配给网络接口,这取决于后 者在网络中的位置。IP地址的第一部分(NETID)对链接到相同互联网子网 的所有接口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一方案阻碍了用户(移动主机)在不同互联 网子网上移动(即,变更物理接口)时的可达性。
移动IP使得移动主机能够将其连接点(point of attachment)从一个互联 网子网变更到另一个互联网子网,而不变更其IP地址。移动IP在实施诸 如IP服务质量(QoS)这样的IP服务中提供了灵活性。但是,一些遗留(legacy) 通信系统使用基于非IP的协议工作。因此,通过提供用于将互联网移动性 协议与非互联网移动性协议进行交互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实现很多好处。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网络的方框图,该通信网络实施移动互联网协议(MIP)以支 持与移动节点进行通信;
图2是说明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系统的实例的方框图;
图3说明了可以实施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移动性架构的一个实施 例;
图4是说明遗留服务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5是说明本地移动性代理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6是流程图,其说明了使用基于IP的移动性协议和基于非IP的移 动性协议的方法;
图6A说明了对应于图6中所示方法的模块;
图7是流程图,其说明了管理发起端为移动节点的反向链路上的数据 分组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8是流程图,其说明了管理目的端为移动节点的前向链路上的数据 分组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9说明了网关设备中可使用的各种部件;以及
图10是根据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接入路由器的方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一种用于将互联网移动性协议和非互联网移动性协议一起使用 的方法。第一网关节点使用第一协议与第二网关节点进行通信。第一协议 是非互联网移动性协议。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home address,HoA)由第二 网关节点来管理。使用第二协议接收关于移动节点在域内的位置的更新。 第二协议是互联网移动性协议。移动节点的域内移动性由第二网关节点使 用第二协议来管理。
该方法可以由包括与本地移动性代理并置的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 持节点(SGSN)的第二网关节点来实施。在另一个实例中,该方法可以由包 括与本地移动性代理并置的演进分组系统(EPS)服务网关节点(SGW)的第 二网关节点来实施。
第一协议可以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第二协议可以是 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PMIP)。第二协议还可以是移动互联网协议(MIP)。在 一个实例中,使用第二协议从一个或多个接入路由器接收关于移动节点的 位置的更新。
在一个实例中,使用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隧道在本地移动性代理处 从接入路由器接收数据分组。数据分组可以被提供给服务节点。可以使用 非IP隧道将数据分组从服务节点经隧道传输到第一网关节点。
在另一个实例中,使用非IP隧道在服务节点处从第一网关节点接收数 据分组。数据分组可以被提供给本地移动性代理。可以使用基于IP的隧道 将数据分组经隧道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路由器。
第二协议可用于本地移动性代理和归属代理之间的通信。第一协议可 用于服务节点和一个或多个接入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