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9443.X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S·格罗塞;P·弗里特詹;J·温克勒;B·罗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克特本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3/22 | 分类号: | C08K3/22;C08K9/02;C08K9/04;C08K9/06;C08K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石克虎;林 森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复合材料 | ||
1.一种由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填料和颜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 于,其含二氧化钛、至少一种弹性体和/或至少一种热固体,该二氧化钛 的微晶大小d50小于350nm,优选小于200nm和特别优选为3-50nm, 和该二氧化钛可经无机和/或有机表面改性。
2.权利要求1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体选自至少一种 不饱和聚酯树脂(UP)、酚树脂、蜜胺树脂、甲醛成型物料、乙烯基酯树 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硅树脂和/或脲树脂,优选UP树脂。
3.权利要求1或2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选择来自下列的至少 一种弹性体作为弹性体: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基橡胶 (CIIR,BIIR)、丁二烯橡胶(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 二烯橡胶(NBR)、溴丁基橡胶(BIIR)、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 (SBIR)、氯丁二烯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NBR橡胶 (HNBR)、聚甲基硅氧烷-乙烯基橡胶(VMQ)、丙烯酸酯-乙烯橡胶(AEM)、 丙烯酸酯橡胶(ACM)、氟橡胶(FKM)、氟硅橡胶(FVMQ)、热塑性弹性体 (TPE)、基于聚酰胺的热塑性弹性体(TPE)(TPA)、基于共聚酯的热塑性 弹性体(TPC)、基于烯烃的热塑性弹性体(TPO)、基于苯乙烯的热塑性弹 性体(TPS)、基于聚氨酯的热塑性弹性体(TPU)、基于交联的橡胶的热塑 性弹性体(TPV)或选择至少两种该类弹性体的混合物作为弹性体。
4.权利要求1-3中一项或多项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 材料含20-99.8重量%的热固体、0.1-60重量%的二氧化钛、0-80重量% 的矿物填料和/或玻璃纤维、0.05-10重量%的工艺添加剂、0-10重量% 的颜料、和0-40重量%的氢氧化铝。
5.权利要求1-4中一项或多项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 材料含100phr的弹性体、0.1-300phr的二氧化钛、0-10phr的硫化加速 剂、0-10phr的硫化延迟剂、0-20phr的氧化锌、0-10phr的硬脂酸、0-20 phr的硫和/或过氧化物、0-300phr的矿物填料、0-200phr的增塑剂、0-30 phr的优选含抗氧化剂和抗臭氧剂的保护体系。
6.权利要求1-5中一项或多项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 材料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为0.1-60重量%,优选0.5-30重量%,特别优选 1.0-20重量%。
7.权利要求1-6中一项或多项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 化钛用至少一种无机化合物和/或有机化合物进行表面改性。
8.权利要求7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化合物的重量含 量按二氧化钛计为0.1-50.0重量%,优选1.0-10.0重量%。
9.权利要求7或8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化合物选自 水溶性的铝、锑、钡、钙、铈、氯、钴、铁、磷、碳、锰、氧、硫、硅、 氮、锶、钒、锌、锡和/或锆的化合物或盐。
10.权利要求7-9中一项或多项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机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硅烷、硅氧烷、聚硅氧烷、聚 羧酸、聚酯、聚醚、聚酰胺、聚乙二醇、多元醇、脂肪酸,优选不饱和 脂肪酸、聚丙烯酸酯、有机膦酸、钛酸酯、锆酸酯、烷基磺酸酯/盐和/ 或芳基磺酸酯/盐、烷基硫酸酯/盐和/或芳基硫酸酯/盐,烷基磷酸酯和/ 或芳基磷酸酯。
11.权利要求10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含一种或 多种下列官能团: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 基和/或异氰酸酯基、硫羟基、烷基硫代羧酸酯、二硫基和/或多硫基。
12.权利要求11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的二氧化 钛颗粒结合到聚合物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克特本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萨克特本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44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