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9913.2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秀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7/54 | 分类号: | H01H3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知温度和过电流来截止电流的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以往,热保护器(thermal protector)构成为通过双金属元件(bimetalelement)的反转动作来截止通电路径。进而,双金属元件自身或者与双金属元件联动的可动板形成了与通电路径的截止相关的通电部。
因此,无论与截止相关的接点的位置位于何处,在从一个端子流动至另一端子的电流路径中,必然形成双金属元件的部分由于通电所产生的焦耳热引起自发热的构造。
因此,双金属元件不仅由于周围温度的影响而动作,而且会由于双金属元件自身产生的焦耳热的影响而动作,经常产生在本来不需要截止的较低周围温度下发生截止动作的不良情况。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提出有除了接点部以外不在双金属元件上形成通电部的热保护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3724178号(日本特开平11-260221号公报))。
图1是示出这种除了接点部以外不在双金属元件上形成通电部的热保护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该热保护器1中,平板状的两根固定电极2和3前后贯通作为支承部件的树脂体4的下方,并支承在该树脂体4上。
在两根固定电极2和3的一个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固定接点5和6,在从树脂体4朝与固定接点5和6相反的方向导出的固定电极2和3的另一端部上分别连接有导线7和8。
并且,可动电极支承板9的一端固定在树脂体4的面上,该树脂体4的面位于两根固定电极2和3的具有固定接点5和6的端部侧的上方。 进而,通过热进行反转动作的双金属元件10的一端固定并支承在该可动电极支承板9上。
并且,在双金属元件10的另一端上,在与固定接点5和6对置的位置设有一个可动接点11。
对于该热保护器1,在常温下,如图1所示,双金属元件10的可动接点11压接在固定接点5和6上。由此,在导线7和导线8之间经由固定电极2、固定接点5、可动接点11、固定接点6、固定电极3形成了通电路径。
进而,该热保护器1构成为:在周围温度成为预定温度以上时,双金属元件10进行反转动作,从而可动接点11从固定接点5和6离开,形成于导线7和导线8之间的通电路径被截止。
然而,从图1可以清楚,位于固定接点5、6与树脂体4之间的固定电极2、3是通电区域,该通电区域与双金属元件10的下表面对置地配置。
即,双金属元件10的反转区域的整个面、即100%的反转区域与固定电极2、3的通电区域重合。
这样,虽然是不对双金属元件10通电的结构、即双金属元件10不会因焦耳热而自发热的结构,但是形成为双金属元件10的反转区域的整个面都通过辐射和对流承受着在通电区域产生的焦耳热的状态。
因此,如果通电电流变大,则双金属元件10不仅因周围温度还由于在热保护器1自身的内部产生的热的影响进行反转动作,在比本来的动作温度要低的周围温度下动作的状况变得显著。
这样可以认为:对于图1所示的热保护器1,如果通电电流进一步过渡至大电流,则即使在常温下,双金属元件10也会进行反转动作。
即,在实用上成为或许存在如下的可能性的结构:当热保护器1被组装在设备中时,虽然是设备的通常动作的范围的周围温度,但是热保护器1却发生误动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尽可能地使由通电产生的发热的影响最小化,从而能够通过更大的电流的热保护器。
本发明的热保护器构成为,所述热保护器具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一对端子;一对固定接点,其形成于所述一对端子上,并构成电路的开闭部;由弹性板构成的可动板,其具备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对置的可动接点,并且该可动板产生由该可动接点对所述一对固定接点作用的预定接触压力,所述可动接点的与所述一对固定接点接触的部分形成一体式结构;以及双金属元件,其卡合在该可动板上,并在预定温度使翘曲方向反转以驱动该可动板经由所述可动接点开闭所述一对固定接点,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在远离所述固定接点以及所述端子的方向,所述双金属元件的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侧,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另一端卡合在所述可动板的与具备所述可动接点的端部相反的端部侧,并且,在内部配置空间区域中,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与负载电流通电路径的区域的重叠范围与所述双金属元件的反转区域的比例为1/3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未经打矢恒温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