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移动电话相关的间接通信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0123.6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3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袁伯基;约翰·伊莱亚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伯基;约翰·伊莱亚施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雪梅;徐予红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电话 相关 间接 通信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间接通信系统,包括:
呼叫装置和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具有号码;以及
通知器,响应来自所述呼叫装置的指令,通知所述接收装置有预 期的通信;
其中接收装置响应呼叫装置,呼叫由接收装置的号码标识的汇合 点信道;
其中呼叫装置挂断从呼叫装置到接收装置的信号;
其中呼叫装置呼叫由接收装置的号码标识的汇合点信道;以及
其中在汇合点信道上从呼叫装置接收的包在汇合点信道被重定向 到接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接收装置是手持机、 电话、网关、基站、服务器、小区发射塔、收发机或计算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呼叫装置是手 持机、电话、网关、基站、服务器、小区发射塔、收发机或计算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在服务器、计算机、 基站、手持机、互联网语音协议手持机、互联网语音协议控制器、交 换机盒或专门的黑匣子装置和外围设备中生成汇合点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汇合点信道包括互联 网语音协议控制和管理矩阵来同时处理大量的呼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信号是多音铃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汇合点信道的地址 包括接收装置的标识码和汇合点生成器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或域名系统 名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如果接收装置接受 通信,接收装置就连接到汇合点信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如果接收装置拒绝 通信,接收装置就向汇合点信道发送拒绝消息,并且汇合点信道将拒 绝消息中转到呼叫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如果接收装置提 出了替代汇合点信道,接收装置就连接到替代汇合点信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所接收到的包以 从以下组成的组中选出的格式格式化:
互联网语音协议、
互联网协议、和
用户数据报协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重定向包括:
将每个包报头的发送地址从汇合点信道的地址改变为接收装置的 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通信包括语音、 互联网电视、音频、电影、视频会议、静止图像或动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还包括
多个接收装置;
其中从呼叫装置接收的每个包在汇合点信道被多次复制;且
其中每一个复制的包被重定向到多个接收装置中的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通信系统,其中:
该呼叫装置在第一个网络上运行;
该接收装置在第二个网络上运行,该第二个网络与该第一个网络 不兼容;且
该通知器包括关于第一个网络的指令。
16.一种间接通信方法,包括:
将信号从呼叫装置发送到接收装置;
响应来自呼叫装置的信号,用接收装置呼叫由接收装置的号码标 识的汇合点信道;
挂断从呼叫装置到接收装置的信号;
用呼叫装置呼叫由接收装置的号码标识的汇合点信道;
在汇合点信道接收来自呼叫装置的包;和
在汇合点信道将包重定向到接收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间接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汇合点信道将从呼叫装置接收的每个包多次复制;和
将每一个复制的包重定向到多个接收装置中的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伯基;约翰·伊莱亚施,未经袁伯基;约翰·伊莱亚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01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