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双层壳油罐用的内壳油罐旋转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0855.5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玉田善明;小林政明;中山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B65D90/02;B29C70/06;F16F15/3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双层 油罐 旋转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造用于储存汽油等双层壳油罐时,用于旋转 驱动该双层壳油罐的内壳油罐的制造双层壳油罐用的内壳油罐旋转驱 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部分涉及危险物品的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法律以及对部 分涉及危险物品的规定的规章进行修改的规章制度被修改、实施,使 得利用埋设在地下的纤维强化塑料双层壳油罐储存危险物品成为可 能。
上述纤维强化塑料双层壳油罐由如下方式构成,如图13所示,在 钢制的内壳油罐101的外侧,在上部以及凸缘部以外的部分形成空隙 102并设置纤维强化塑料层103(外壳)作为油罐主体104,从该油罐 主体104的上部向底面插入与上述空隙102连通的检测管105,同时, 在上述检测管105的底部设置传感器106,该传感器106能对从油罐 101泄漏到空隙102的危险物品以及从强化塑料层103流入空隙102 的地下水双方进行检测,而且在适当的部位配置对来自该传感器106 的输出进行处理的检测装置107。
现有的这种双层壳油罐100,主要是在埋设于地下的状态下设置 在加油站等处,作为储存汽油等储存油罐来使用的。
如上方式构成的纤维强化塑料双层壳油罐,其制造方法如日本特 开平7-172490号公报等所示,在位于形成圆筒状的钢制的内壳油罐 10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端板部中央,通过焊接等手段立设多根螺 杆,同时,相对于该多根螺杆利用螺母等固定设置将旋转轴固定的支 承板,通过固定设置在上述内壳油罐的两端板部的旋转轴,将其可旋 转地安装到支承台上,该支承台可自由移动地配设在铺设于作业处的 地面上的轨道上,而且,上述内壳油罐由安装在一方的旋转轴上的带 轮和通过卷挂在该带轮上的链条进行动作连接的驱动带轮进行旋转驱 动,在该内壳油罐的外周面上,在上部以及凸缘部以外的部分形成上 述空隙102,并通过喷涂或涂敷方式设置纤维强化塑料层1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24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这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即,上述特开平7- 172490号公报公开的内壳油罐的旋转装置的结构为,通过固定设置在 内壳油罐的两端板部上的旋转轴,经由旋转驱动该内壳油罐,在内壳 油罐的外周面形成空隙层并通过喷涂或涂敷来设置纤维强化塑料 (FRP)层。
然而,上述内壳油罐,不是完全的圆筒体,在该内壳油罐的上部 设置有附属部,该附属部不仅仅是用于取出来自上述传感器106的输 出的凸缘108,还包括向油罐的内部储存汽油等或者用于取出储存在 油罐内部的汽油等的凸缘或者对该凸缘进行焊接的圆筒状部件109 等。因此,上述内壳油罐,其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旋转力矩 并不均匀,由于凸缘等向内壳油罐的外周突出设置的关系,当该凸缘 部从最上端向最下端下降时旋转速度会变快,当该凸缘部从最下端向 最上端上升时旋转速度则会变慢。
因此,经由上述特开平7-172490号公报公开的旋转装置,在旋 转具有凸缘等的内壳油罐并通过喷涂设置纤维强化塑料(FRP)层时, 在内壳油罐的旋转速度快的地方,纤维强化塑料(FRP)层会变薄, 相反,在内壳油罐的旋转速度慢的地方,纤维强化塑料(FRP)层会 变厚,因而存在无法以均匀的厚度形成纤维强化塑料(FRP)层的问 题。
其结果便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为了在整体上将纤维强化塑料 (FRP)层的厚度设定得大于等于规定值,在相当于旋转得慢的部分, 纤维强化塑料(FRP)层的厚度就会不必要地变厚,不只是浪费纤维 强化塑料(FRP),还会使双层壳油罐的重量过大。
因此,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设计的,其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双层壳油罐时,能够快速地旋转内壳油罐、通 过喷涂或涂敷等进行形成纤维强化塑料(FRP)层的作业,并且能均 匀地进行涂层加工的制造双层壳油罐用的内壳油罐旋转驱动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玉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0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弹簧形成装置及螺旋弹簧
- 下一篇:生产原油产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