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式裂解炉的集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1268.8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O·迈斯纳;S·沃德贝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犹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J8/06;C01B3/38;C10G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海舟 |
地址: | 德国多***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裂解炉 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式裂解炉,其具有用于从管式裂解炉排出热的 过程气体的集流管,如其经常应用在天然气裂解设备中用于制造合成 气。
背景技术
已知大量的用于间接加热可裂解介质的管式裂解炉,特别是为了 裂解碳氢化合物以获得合成气和/或氢气。在这种管式裂解炉中,在炉 腔中设置了大量的作为寄存器或者管束的反应管,在此这些反应管与 分布在炉底下方的集流管连接。DE 1 542 530 B或DE 10 2006 022898 示出一个这样的管式裂解炉。
此外如在DE 1 542 530 B或DE 10 2006 022898中所示,集流管 本身是多层式构成的,并且包含至少一个外部的金属制支承管,即所 谓的高压外套,该支承管通常情况下由一种可焊接的钢材料组成;以 及一个内置的隔离管,该隔离管通常情况下通过一种耐火的炉衬或者 一种耐火的混凝土构成。在DE 1 667 324B中示出一种如在工业中所 应用的三层管。最内层可以是一个金属制的内管,如在DE 1 542 530B 中为了反应管进入集流管中的通道区域已经建议的。这个内管用于保 护混凝土隔离层防止过程气体流的腐蚀。在集流管中温度的值约为 800℃到950℃。
在此隔离层的厚度或者隔离效果必须是这样选择的,即它一方面 通过使在外管或者支承管中的温度被限定为约200℃,从而保护外管 或者支承管的钢材料,并且另一方面使混凝土不过冷。通过混凝土中 由于热膨胀过程引起的负载,通常加大混凝土中的多孔性,这导致过 程气体从通常非气密地构成的金属内管流出。这种较小的气体流动也 称为蠕变流动,其可能将大量的热量传递至外部的支承管上,并且导 致局部过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在集流管中的这种损害,并且提供一 种改良的具有集流管的管式裂解炉。
本发明实现一种管式裂解炉,其具有用于从管式裂解炉排出在过 程气体管中引导的热的过程气体的集流管,其中集流管在内部具有至 少一个由耐火的混凝土或者耐火的砌砖构成的隔离层,在外部具有一 个金属制外管的壁,并且集流管此外包括多个接管,管式裂解炉的过 程气体管能够通过这些接管与集流管连接,其中在所述接管的区域内 过程气体管至少部分在引导管内引导,并且每个与相应的过程气体管 连接的气体出口伸入集流管内,过程气体借助于所述气体出口在规定 的操作条件下被导入集流管,并且为了减小隔离层内部的蠕变流动, 至少一个气体出口构成为管弯头,所述管弯头以其出口孔指向集流管 的主流动方向。
业已令人意想不到地证明,借助于弯曲的出口和由此导致的流动 加速和均化以及相关联的集流管中的压力损失的降低,可以显著减小 隔离层内部的蠕变流动。通过所导致的减小的压力损失(这种压力损 失对于管式裂解炉的工作没有任何的优点),减小了对于由于隔离层的 多孔性导致的蠕变流动的驱动力并且因此减小了传输至支承管的热 量。
在集流管的各种构造中可以规定,过程气体管终止在引导管中并 且气体出口为引导管的延长部,或者气体出口为过程气体管的延长部, 其中引导管具有基本上圆柱体形的形状。
在集流管的其它构造中可以规定:
气体出口的横截面朝向其端部缩小。由此在气体出口上达到较高 的气体速度;
气体出口的弯曲在30°至90°之间,气体出口的最外部的端部伸入 集流管内的深度至多为集流管的内径的40%;
在集流管内部安装一个金属制内管。
集流管应用在一个管式裂解炉中。在此通常使用大量的集流管,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集流系统。为了考虑到在集流系统的中心区域内以 及边缘区域上的不同的热影响,各单个集流管内的相应的气体出口也 可以构成为不同的,即不是全部构成为管弯头或具有不同构造的管弯 头。
附图说明
在图1中详细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 限定于具体的实施形式。附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集流管1和接管2 的一个区段,它们以剖面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犹德有限公司,未经犹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1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