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止打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2492.9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承奎 |
主分类号: | A61F5/56 | 分类号: | A61F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打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止打鼾的装置,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防止在睡眠期间打鼾以实现深睡眠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人呼吸时在空气进入咽喉之前,在空气由于咽喉的变窄而不能够轻松通过咽喉时发生打鼾。因此,打鼾是指示在睡眠期间呼吸困难的症状。当人在呼吸时,空气通过柔软的人体部位,例如腭、悬雍垂、扁桃体以及舌。在白天,周围肌肉帮助这些人体部位维持在原始位置,使得空气的通路不受阻塞且不产生声音。然而,在睡眠期间,这些肌肉松弛且下垂,从而使空气通路的一部分变窄。因此,当空气通过变窄的空气通路时,软组织振动而产生鼾声。
在极端状况下,空气通路可能由于在睡眠期间的严重肌肉松弛或高度肥胖而暂时被阻塞。此时,空气根本未朝向肺部前进。此情况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当此情况持续很久时,由于新鲜空气未供应到肺部,大脑检测到缺乏空气,且因此命令身体被唤醒且肌肉收缩以重新打开空气通路。接着,患者可进行一个深呼吸并恢复呼吸。如果此现象每天夜晚重复发生,那么患者不能得到更多的睡眠,且因此在白天感到疲倦且非常困倦。这可能导致例如车祸的意外事故。又,当所述现象持续较长时间时,对心脏或肺部的负担增加,使得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例如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
为了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进行鼻腔手术或咽部切除激光手术,或可使用防止打鼾枕头或牙套装置。
首先,尽管鼻腔手术和咽部切除激光手术可暂时减少打鼾,但在手术之后得到改进的症状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降级。
防止打鼾枕头具有不需要手术的优点。然而,所述枕头并未适当地起作用,因为其经常在睡眠期间偏离其原始位置。
牙套装置经设计以通过将所述装置插入在牙齿之间而将下颌向前拉来防止打鼾。所述装置将下颌向前拉,使得腭与悬雍垂、舌根以及连接到腭的扁桃体之间的间隙增加,从而加宽咽喉中的空气通路。加宽的空气通路使睡眠期间用于呼吸的进入空气能够自由通过咽喉,同时避开悬雍垂、舌 根和扁桃体。因此,预先完全防止了腭和扁桃体归因于空气通过的振动。
所述装置近年来被广泛使用,因为不需要额外的手术且咽喉在睡眠期间维持在宽状态下。韩国专利公开案第10-2006-0089860号揭露了与上述牙套装置相关的装置。
牙套装置100具有牙套的形状,且在牙套装置10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每一者上具有牙齿咬入板101,在牙齿咬入板101上可安置上牙齿50以及下牙齿60。当上牙齿50以及下牙齿60安置在牙齿咬入板101上时,下颌被自然地向前拉,使得咽喉可被加宽。
然而,上述的常规打鼾防止装置100需要保持在患者的嘴中,使上牙齿以及下牙齿在睡眠期间固定到所述装置持续几个小时,且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是不舒服的。具体来说,以不舒服的姿势使此类装置保持在嘴中的患者发现难以睡好,且因此在第二天早晨感到疲倦和困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相对简单结构的打鼾防止装置,其可防止打鼾且允许上牙齿与下牙齿在睡眠期间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便帮助自然睡眠。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鼾防止装置,其包括:上支撑件,其由患者的上牙齿支撑;上突出部,其提供在上支撑件处以从上支撑件向下突出;下支撑件,其由患者的下牙齿支撑;以及下突出部,其提供在下支撑件处以从下支撑件向上突出,且由上突出部的前侧抓住。
上突出部包括:向下延伸的向下延伸部分,以及从向下延伸部分的下端延伸以在向前方向中突出的分离防止部分,且下突出部包括:向上延伸的向上延伸部分,以及从向上延伸部分的上端延伸以在向后方向中突出、且由所述上突出部的分离防止部分的上侧抓住以防止上支撑件以及下支撑件彼此分离的分离防止部分。
所述打鼾防止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单元,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中调整所述上突出部相对于所述上支撑件的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单元包括:多个螺钉孔,其布置在上支撑件中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中彼此分离;以及螺钉部件,其通过穿透上突出部而选择性耦合到螺钉孔中的一者,以允许上突出部耦合到上支撑件。
所述打鼾防止装置还包括:第二位置调整单元,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中调整所述下突出部相对于所述下支撑件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承奎,未经李承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2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