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由于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术引起的心脏并发症的利尿钠肽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2706.2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G·赫斯;A·霍希;D·兹杜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晓玲;黄可峻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由于 冠状动脉 导管 插入 引起 心脏 并发症 利尿 | ||
本发明涉及在任何种类的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术,例如血管造影术或 者特别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之后诊 断心脏并发症。本发明因此还提供了对如下的风险评估:哪些患者可能 需要更为密切的监测和/或可能最为受益于在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术之后 启动早期强力治疗。
现代医学的目标是提供私人的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它们是考虑了 患者的个体需要或风险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选择特别的治疗或监检测 方案的方式。
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脏病,是西半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导因 素。在患有或怀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中,经常会实施冠状动脉导管插入 术,例如用于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术通常涉及将导管引入归属于心脏的血管中,特 别是引入冠状动脉中。所述导管是细长的柔性管道。冠状动脉导管插入 术的实例包括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中,导管典型地用于引入造影剂,然后拍摄图像 (例如X射线图像或磁共振图像)以可视化例如冠状动脉的内部开口。 在PCI中,通过导管的方式实施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支架典型地 为假体,其能够通过对抗血管壁的机械应变的方式,尤其是通过扩张血 管壁的方式保持血管打开。因此,支架可防止血管封闭并由此防止例如 心悸梗死。在展开之前,支架折叠成小直径(例如成为折叠格栅)并在 目的部位扩张开。
尽管冠状动脉插入术成为了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工具,但发现所述 手术本身与相关的风险相联系并可能造成心脏并发症,例如心肌损伤。 这可能是由于例如,在手术中正常血流的中断(例如边支闭塞),或者 由于血管壁的损伤,例如由导管本身或支架引起,其损伤了所插入的血 管壁。实际上,已有记载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进行过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的患者明显有轻度的心肌损伤,这是由心肌钙蛋白T(cTnT)的释放来 证实的,该蛋白被视为是心肌坏死的标记物(Abbas,S.A.,Glazier,J.J., Wu,A.H.,Dupont,C.等(1996),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 of cardiac troponin T follow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Clin.Cardiol.,vol.19pp.782-786)。教科书Braunwald’s Heart Disease——一本心血管医学的教科书(Braunwald编辑,2005)中,表 18-3、表52-2和表52-3报道了稍低一些的数值,其显然基于并发症的 临床迹象。
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似乎并不总是在临床上显而易见的。这尤为麻 烦,因为肌细胞(组成心脏肌或心肌的肌肉细胞)通常不能够再生,故 即使是微小心肌损伤也应当避免。Ricciardi等报道,对比增强磁共振成 像(MRI)提供对手术相关的心肌损伤生化证据的解剖学相关度,而无 论是否缺少ECG变化或者壁运动的异常(Ricciardi,M.J.,Wu,E., Davidson,C.J.,Choi,K.M.(2001),Visualization of discrete micro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ssociated with mild creatine kinase-MB elevation,Circulation,vol.103,pp.2780-2783)。 相同的作者还报道,在PCI之后不连续的微小梗死的结果是肌氨酸激酶 -MB(CK-MB)有轻微升高。
然而,MRI是一种需要昂贵设备的高成本技术,其常规不用于监测 在冠状动脉插入术后的患者。而且,肌氨酸激酶-MB(CK-MB)被认为 是指示坏死存在的标记物。因此,CK-MB仅在一些可能不可逆的损伤 已经发生之后才可指示心脏并发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未经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2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