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减振装置的偏移校正方法和板簧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4615.2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村岸恭次;藤井隆良;福永崇;守屋英朗;中野克好;中川洋;尾上孝志;佐藤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翔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B62D37/04;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控制 方法 偏移 校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能降低汽车等搭载了发动机的车辆中的座位部和方向盘部的振幅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汽车减振装置。
而且,本发明涉及对汽车等减振对象机器进行抑制振动控制的减振装置以及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
而且,本发明涉及减振装置的偏移校正方法。
而且,本发明涉及设置在线性致动器上的板簧。
本申请基于2006年1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329495号、2006年1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329497号、2007年4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99468号、2007年4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99469号、2007年5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125666号主张优先权,并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将发动机与变速箱、变速驱动桥等结合而成的动力装置以隔绝高频振动为目的而由发动机支架支承。另一方面,在汽车停止时等之际,发动机进行空转,但由于是低速运转,因此与行驶时相比,转矩变动大,且成为低频振动,由于经由发动机支架所传递的发动机的振动而使车身产生振动。该低频振动经由地板传递给乘客,有碍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附图进行具体说明时,图35示意性表示空转时的车身振动。在此,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由发动机支架2支承在车身3上。但是,发动机支架2在空转时等的加振力的频率低的情况下,有时振动隔绝性能不足。此时,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车身3大幅度地振动,座位部4和方向盘部5进行位移,乘坐舒适性恶化。而且,产生低频的空腔共鸣声。并且,车身构造在非常低的振动频率区域被看作刚体,但振动频率为十几c/s时,不得不认为是弹性体。
而且,为了改进发动机支架的特性,提出了专利文献1、2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振装置由弹簧部件以能相对运动的方式连结,在一个构件上安装有磁铁,在另一构件上相对配设有穿过磁场而延伸的导电构件,使衰减率提高。而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防振架配设有橡胶制的弹性体、磁铁和导体,利用导体横穿磁场时产生的涡流电阻而使振动衰减。
并且,为了降低发动机的低速旋转时的振动和高速旋转时的振动向车身传递,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的车辆用防振装置。该装置如下所述:在橡胶弹性体支承的防振装置上设有永磁体和横穿该永磁体的磁场的导线,在作为低频区域的减振区域中,由开关封闭导线而使弹簧常数增大,在作为高频区域的防振区域使导线开放,使弹簧常数变小,使衰减系数变小。
而且,以往公知有一种车辆的振动控制装置,该车辆的振动控制装置使用了利用驱动可动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产生与发动机转速相对应的减振力的致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采用该装置,能够从发动机转速对车身振动进行预测,利用致动器能抵消从发动机施加在车身上的力,因此能降低车身的振动。这样的减振装置通过使用进行往复运动的线性致动器而使辅助质量振动,从而降低减振对象的振动。
另一方面,作为线性致动器,公知有弹性支承部(板簧)将可动件保持在规定位置、通过自身产生弹性变形来支承可动件的线性致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该线性致动器在可动件上既不产生磨损也不产生滑动阻力,因此经过了长期使用之后,轴支承的精度也不会降低,能得到高的可靠性,也没有起因于滑动阻力的电力消耗的损失,能谋求性能的提高。而且,避免弹性支承部和线圈的干涉并且以可动件为基点在远离线圈的位置将弹性支承部支承在固定件上,从而能使体积大的线圈与弹性支承部更加接近地配置,因此能谋求线性致动器的小型化。
而且,以往以来利用具有固定件和可动件的各种线性致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7)。
在这些线性致动器中公知设有能使固定件、可动件往返移动地弹性支承的8字状的板簧的装置。并且,8字的中央部分与固定件或可动件的任一个连结,8字的两端部分与固定件或可动件的另一个螺纹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494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4-113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9-68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1-220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343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339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130646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汽车减振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翔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翔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4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溶液
- 下一篇:用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秸秆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