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控制与自动化系统中人机界面图形的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5267.0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J·J·克拉耶夫斯基三世;F·A·G·弗朗索瓦;J·P·麦金太尔;小J·R·安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文西斯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0 | 分类号: | G06F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向英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控制 自动化 系统 中人 机界面 图形 数据 质量 状态 行为 | ||
1.一种联网的计算机系统,用于便于可分布在所述系统的多个 节点上的人机界面应用内的图形元素的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的配置和 传播的集中管理,所述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包括配置数据库的第一计算机节点,所述配置数据库在中心配置 存储中保持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
包括具有用户界面的定义编辑器的第二计算机节点,所述定义编 辑器包括用于支持所述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中所定义的数据 质量和状态行为的指定的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机节点还包括用于定义分布机制的装置,所述 定义分布机制用于将对所述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传播 到网络上执行人机界面应用的一组工作站,其中所述人机界面应用包 括与具有相关联的质量和状态的数据相关联的图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进一步包括状态 图形元素数据质量和状态显示特性,其中所述定义编辑器包括用于为 指定的数据源配置状态图形元素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状态图 形元素包括对应于一组所支持的数据质量和状态的一组图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对全局数 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被在没有来自受所述改变影响的工作站 的请求的情况下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工作站包 括用于响应收到对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重画受影响 的图形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定义 编辑器包含这样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工作站上呈现包括全局启用控 制的编辑器对话框图形用户界面,在选定该全局启用控制时,使所述 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替换非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定义编辑 器包含这样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工作站上呈现包括所支持的数据质 量和状态类型的列表的编辑器对话框图形用户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定义编辑 器包含这样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工作站上呈现编辑器对话框图形用 户界面,包括用于传达数据质量或状态的可配置的显示特性列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编辑器对 话框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显示特性编辑器框,用于配置来自所述可配置 的显示特性列表的具体显示特性。
10.一种用于配置和传播可分布在联网的计算机系统的多个节 点上的人机界面应用内的图形元素的数据状态行为的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
利用第一计算机节点上的配置数据库在中心配置存储中保持全 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
在第二计算机节点上提供具有用户界面的定义编辑器,所述定义 编辑器支持所述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内所定义的数据质量和 状态行为的指定;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机节点进一步包含用于定义分布机制的装 置,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定义分布机制将对所述全局数据质量 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传播到网络上执行人机界面应用的一组工作站 的进一步的步骤,其中所述人机界面应用包括与具有相关联质量和状 态的数据相关联的图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定义编辑器 为指定的数据源配置状态图形元素数据质量和状态显示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图形元素包括对 应于一组所支持的数据质量和状态的一组图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传播步骤包括传递对 所述全局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而不需要来自受所述改变 影响的工作站的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收到对所述全局 数据质量和状态行为定义的改变而重画受影响的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文西斯系统公司,未经因文西斯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2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聚氰胺联产碳酸氢铵余量氨水合理利用的方法
- 下一篇:起重机及其上车加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