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片材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5342.3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正德;上堀徹;伴信之;市仓荣治;谷井史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8/02 | 分类号: | C03B1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多益;胡 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片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浮法的玻璃片材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 及除去附着于玻璃带的熔融锡等异物从而制造玻璃带的方法、除去该熔融 锡等异物的方法、以及用于除去该熔融锡等异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用平板玻璃、汽车用平板玻璃及显示器用平板玻璃等玻璃片 材要求进一步的高品质化和低成本化。阻碍高品质化和低成本化的因素有 多种,熔融锡浴(锡槽(float bath))的熔融锡附着于玻璃片材而生成的锡 和锡氧化物等成为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基于浮法的玻璃片材的制造中,熔融玻璃在熔融锡浴的熔融锡表面 上成形为连续的片状,成为规定宽度的连续的玻璃片材(下面称为玻璃带), 将其从熔融锡表面导出,然后切割成规定尺寸,制成玻璃片材。此时,玻 璃带的导出通常通过用被称为提升辊(lift out roll)的辊将玻璃提起带来 进行。下面,将该提升辊所在的区域称为提升区。接着,导出的玻璃带通 过被称为退火(lehr)的退火工序退火。下面,将进行该退火的区域称为退 火区,将在该退火区内支撑、搬运玻璃带的辊称为退火辊。锡槽中的熔融 锡容易被氧化,因此锡槽中的气氛保持为还原性气氛。提升区通常也保持 为还原性气氛。
上述玻璃片材的制造过程中,从熔融锡表面导出的玻璃带的下表面容 易附着有熔融锡。提升辊虽然不是用于除去附着于玻璃带下表面的熔融锡 等的辊,但因为通过辊表面与玻璃带下表面接触,附着于玻璃带下表面的 熔融锡移动至辊表面,所以具有除去附着于玻璃带下表面的熔融锡的作用 (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利用提升辊进行的熔融锡的除去不充分,玻璃带 下表面容易残留熔融锡。此外,提升辊的材质是铁或陶瓷,并不一定与玻 璃带的整个表面接触。而且,虽然附着于提升辊的熔融锡被从辊表面除去, 但残留于辊表面的情况也不少,残留的熔融锡有时会再次附着于玻璃带下 表面。残留于玻璃带的熔融锡也可能会进一步污染退火辊。
残留于玻璃带表面的熔融锡容易被氧化,生成的氧化锡的熔点极高, 因此如果氧化锡固接于玻璃带表面,则难以将其除去。此外,除氧化锡外, 由于锡槽内的气氛中的杂质、熔融锡和玻璃中的杂质等,也可能会生成硫 化物等锡化合物。在提升区内被除去的熔融锡和锡化合物的混合物被称为 锡渣(dross)。如果在这些异物附着于玻璃带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冷却,则难 以将该异物从玻璃片材上除去。
像这样附着于玻璃带下表面的锡和氧化锡等异物是缺陷,是玻璃片材 的品质下降和生产原材料利用率下降的原因。根据情况的不同,对于退火 后的玻璃带和玻璃片材会产生除去该异物的要求,因此也可能要新设置除 去该异物的工序,造成进一步的成本上升。此外,残留于玻璃带表面或辊 表面的锡和氧化物会损伤玻璃带表面,而且该损伤也是玻璃在退火和之后 的工序中开裂、甚至是生产原材料利用率下降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335127号公报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的发明,其目的是在玻璃带处于高温状态 的阶段(即作为主要异物的锡处于熔融状态的阶段)将附着于玻璃带表面的 异物从其表面直接除去。此外,在该阶段,由于玻璃带表面比较柔软,因 此与玻璃带表面接触并拭去异物的构件必须是具有耐热性并且能与玻璃带 表面无间隙地柔软接触的构件。
本发明是涉及基于浮法的玻璃片材的制造方法、从玻璃带表面除去异 物的方法、以及适用于这些方法的异物的除去装置的下述发明,其特征在 于,利用与玻璃带表面抵接的除去构件将附着于玻璃带表面的熔融锡等异 物从玻璃带表面直接除去。
(1)一种玻璃片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浮法制造玻璃片材的方 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由耐热纤维片材构成的除去构件与从熔融锡浴 导出且处于该锡的熔融温度区域内的玻璃带的表面抵接,清扫并除去附着 于玻璃带表面的熔融锡等异物。
(2)上述(1)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除去构件处于非氧化性气氛中。
(3)上述(1)或(2)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耐热纤维片材是由选自碳纤 维和硅石纤维的至少1种纤维构成的毡状的片材,或者是编织布或无纺布 状的片材。
(4)上述(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利用弹力或气压 朝着玻璃带的表面对所述除去构件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