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的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6165.0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8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深津伸一;加纳贵纪;丸川圭一;村濑浩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15/095;H02K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内置于电动工具中的电机的定子(stator), 特别是涉及其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在定子或者其各磁极齿(magnetic teeth)上 的绕线结构,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所述的技术。
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定子在其圆周方向上分割 成多个分段,每一个分段上含有一个或多个磁极齿,在对各磁极齿 进行绕线后,将各分段相互结合而制成圆环形定子。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两极结构的定子铁芯分成两 部分,通过同时向该两部分铁芯的磁极齿进行绕线作业,从而力图 提高其生产效率。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圆环形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 上设置合适数量的薄壁部,通过该薄壁部展开该定子铁芯,并在该 展开状态下完成磁极齿的绕线,之后再将其复原为圆环形。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许第2888142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许第3113933号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许第3181029号
但是,如果采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则由于极 弧(其以从磁极齿的顶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从定子轴向 观察时呈圆弧状弯曲的部分)的顶端或定子的圆环部成为绕线时的 障碍,所以难以进行大密度高效率的绕线作业,特别是难以向绕线 空间的内侧进行绕线引导。
另外,如果采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如果向磁 极齿的绕线量较大,则在完成绕线后,通过用来展开的切入部而将 定子闭合为圆环形时,或者是将各分段相互结合为圆环形时,可能 会出现外周侧的绕线卡入切入部的情况,因而无法确保与绕线空间 相称的足够多的绕线量。特别是对于具有互相面对的两个磁极齿的 两极定子而言,因为其绕线空间的曲率(即极弧的曲率)较大,所 以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即,主要是针对磁极数较 少的定子、特别是绕线空间的曲率即使是最大的两极定子的磁极齿, 也可以进行大密度高效率的绕线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定子采用权利要求书中各权利要求 所述结构的定子。
当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方法时, 由于可以将极弧向外周侧展开而使绕线空间向外周侧位移,例如使 绕线空间在其长度方向沿同一条直线排列(呈线状排列状态),并 在该状态下向磁极齿进行绕线作业,因此在绕线时,极弧的顶端或 定子的圆弧部就不会妨碍绕线,从而可以大密度地在绕线空间内侧 进行绕线作业。
另外,由于可以将磁极齿两侧的绕线空间呈线状排列设置后使用 绕线装置进行绕线,所以可以进行快速、均质的绕线作业。
而且,由于用于将各分段的磁极齿和极弧向外周侧展开的切入部 设置在极弧的内周侧而不是绕线空间的外周侧,所以在将各磁极齿 从展开状态复原到内周侧时,或者是将各分段相互结合为圆环形时, 就可以事先防止绕线卡入的情况发生。
当定子铁芯例如采用将由冲床冲压而制成的薄钢板进行层压的 结构时,既可使其在冲床冲压时呈圆弧形再向外周侧展开后进行绕 线,也可在冲床冲压时已经是展开的状态而在绕线后使其向内周侧 弯曲。到底采用这两种中的哪一种方式,可以在考虑冲床冲压工序 成品率等的基础上再作决定。
在此,磁极齿的数量(极数)越少(例如为两极),为了确保使 其绕线空间更大,就要使极弧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绕线空间在圆 周方向上的长度)越长,例如对于两极定子铁芯而言,采用权利要 求1中所述的结构,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则可通过结构比较简单的铰接 部来展开磁极齿。
如果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则通过在磁极齿的外周侧设置 切入凹部,从而可以使极弧,进而使绕线空间向外周侧位移,成为 线状排列状态,因而可以获得与上述情况同样的效果。通过向切入 凹部嵌装固定块,可使该定子的形状固定为圆环形,另外,由于切 入凹部为可以嵌装固定块的结构,因而对电机的特性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已经向外周侧展开的铁芯分 体在完成绕线状态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6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便手动液压支架
- 下一篇: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