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跨接件接头的转子极跨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6775.0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R·E·怀特纳;J·恩格兰德;J·张;P·J·克莱顿;T·L·舒查特;W·C·加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能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1 | 分类号: | H02K3/5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晓斌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跨接件 接头 转子 极跨接件 | ||
1.一种旋转电机中的转子极跨接件接头,包括:
线圈带叠层件,其包括底部线圈带和第一线圈带,该第一线圈带 叠置在所述底部线圈带的顶上,以延伸超出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末端, 从而暴露出所述第一线圈带的底表面,其中所述线圈带叠层件在所述 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叠置;
转子极跨接件支腿;
单件式连接器,其将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所述末端联接至所述转子 极跨接件支腿,该单件式连接器包括:
本体构件;
线圈侧连接器臂,其具有线圈端部,该线圈侧连接器臂连接 至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所述末端并且延伸成使得臂表面定位成在所述 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邻近于所述第一线圈带的所述暴露的底表 面;
第一肩部,其将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整体地联接至所述本体 构件;
跨接件侧连接器臂,其具有连接至所述跨接件支腿的跨接件 端部;以及
第二肩部,其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整体地联接至所述本 体构件,以在所述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 与所述第一线圈带的所述暴露的底表面间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件接头,其中,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 和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沿相同或相反的方向远离所述本体构件延 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件接头,其中,所述单件式连接器还 包括非退火铜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件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肩部构造成能够减小所述单件式连接器中的第一应力 集中;并且
所述第二肩部构造成能够减小所述单件式连接器中的第二应力 集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件接头,还包括:
第一斜接接头,其介于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所述末端与所述线圈侧 连接器臂的所述线圈端部之间;以及
第二斜接接头,其介于所述跨接件支腿与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 的所述跨接件端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接件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斜接接头和 所述第二斜接接头包括钎焊斜接接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接件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斜接接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肩部间隔开一段距离;并且
所述第二斜接接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肩部间隔开一段距离。
8.一种形成旋转电机中的转子极跨接件接头的方法,包括:
提供转子极跨接件支腿;
提供线圈带叠层件,该线圈带叠层件包括底部线圈带和第一线圈 带,该第一线圈带叠置在所述底部线圈带的顶上,以延伸超出所述底 部线圈带的末端,从而暴露出所述第一线圈带的底表面,其中所述线 圈带叠层件在所述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叠置;
提供单件式连接器,该单件式连接器将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所述末 端联接至所述转子极跨接件支腿,该单件式连接器具有:
本体构件;
具有线圈端部的线圈侧连接器臂;
第一肩部,其将所述本体构件联接至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
具有跨接件端部的跨接件侧连接器臂;以及
第二肩部,其将所述本体构件联接至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 臂,以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与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间隔开;
将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的线圈端部连接至所述底部线圈带的末 端以与所述底部线圈带基本共面地延伸,使得所述线圈侧连接器臂的 臂表面定位成在所述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邻近于所述第一线圈 带的所述暴露的底表面;
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联接至所述第二肩部;并且
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的跨接件端部连接至所述跨接件支腿,
其中所述第二肩部将所述本体构件联接至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 臂,以在所述旋转电机中的径向方向上将所述跨接件侧连接器臂与所 述第一线圈带的所述暴露的底表面间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能源公司,未经西门子能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67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