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污和/或防潮的安全文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7970.5 | 申请日: | 200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蒂莫西·T·克瑞尼;迈克尔·达罗克;卡林·莫尔克-汉密尔顿;托德·L·尼德克;马可·马拉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瑞尼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1/16 | 分类号: | D21H21/16;D21H2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污 防潮 安全 文件 | ||
1.一种使在生产安全文件时使用的具有厚度的多孔基底具有 防污和/或防潮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多孔基底的两个相对 表面上施加防污和/或防潮制剂;迫使防污和/或防潮制剂进入到基 底的孔中,从而所述制剂在基底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中进行渗透和 扩展;以及从基底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移除过量的制剂,其中使用 施胶机迫使防污和/或防潮制剂进入到基底的孔中并从基底的两个 相对表面上移除过量的制剂,并且其中所述防污和/或防潮制剂是 包含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的水性制剂,该热塑性树脂选自具有 酯键的树脂、聚氨酯树脂、官能化的聚氨酯树脂和共聚物及它们 的混合物,所述共聚物选自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树脂、聚醚-氨基 甲酸乙酯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多孔基底的两个相 对表面上施加防污和/或防潮制剂之前,所述多孔基底具有根据 ISO标准5636-3(1992)确定的范围为从每分钟2到100毫升的孔隙 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基底具有范围为 从每分钟5到50毫升的孔隙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污和/或防潮制剂 是一种水性聚合物分散体,该水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分散颗粒, 该分散颗粒的平均粒度范围为从50到15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聚合物分散体包 括干重为从10到40%的树脂颗粒,该颗粒选自聚氨酯树脂、聚醚 -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树脂及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聚合物分散体还 包括一种或多种颜料,并且非强制性选择地包括一种或多种交联 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被处理基底的总干 重,迫使5到20%干重的防污和/或防潮制剂从基底的两侧进入到 基底的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基底具有在该基 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包含的或通过在该至少一个表面上的一个或 多个窗口暴露出的一个或多个无孔光致变化安全装置,该方法包 括:
(a)在多孔基底的两个相对表面上施加防污和/或防潮制剂;和
(b)应用施胶机以迫使防污和/或防潮制剂进入到基底的孔中 并从基底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移除过量的制剂,从而保持该一个或 多个无孔光致变化安全装置的暴露表面基本上无防污和/或防潮制 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基底是具有一个 或多个安全装置的具有窗口的多孔基底,所述安全装置部分地嵌 入到该基底中并在该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窗口中 是可见的,所述方法包括:
(a)在多孔基底的两个相对表面上施加防污和/或防潮制剂;和
(b)应用施胶机以迫使防污和/或防潮制剂进入到多孔基底的 孔中并从基底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移除过量的制剂,由此增加该多 孔基底位于该一个或多个安全装置之上的区域的耐用性,这些区 域框住所述装置并形成至少一个窗口,所述装置通过该窗口被暴 露。
10.一种防污和/或防潮的安全文件,该安全文件包括至少一个 具有厚度的多孔基底,以及包含在多孔基底的孔内和两个相对表 面上的有效量的防污和/或防潮制剂,其中防污和/或防潮制剂分布 在多孔基底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中,其中所述防污和/或防潮制剂是 包含热塑性树脂的水性制剂,该热塑性树脂选自具有酯键的树脂、 聚氨酯树脂、官能化的聚氨酯树脂和共聚物及它们的混合物,所 述共聚物选自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树脂、聚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 和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污和/或防潮的安全文件,还包 括一个或多个包含在基底上和/或部分包含在基底内的无孔光致变 化安全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无孔装置具有暴露的表面,这 些表面基本上无防污和/或防潮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瑞尼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克瑞尼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79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