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植入的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8979.8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R·A·鲁索;D·C·老林德;J·R·雅各布斯;I·S·科伊夫曼;G·G·陈;D·G·希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西康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晓斌;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可植入的假体,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于修复和/或 加强诸如疝气的人体结构缺损的特殊应用的可植入假体。
背景技术
已经使用各种形式的可植入假体来修复或加强组织缺损,例如软组 织和肌肉壁疝气。例如,众所周知的是使用可植入织物或丝网补片来覆 盖开口或缺损。当前面的方法在利用放置补片的“遮蔽”技术(“blind” technique)的腹膜内腹壁疝修补中被使用时,该补片必须被弯折以便通 过切口和缺损,并且随后在腹膜内的空间中被释放和展开。然后,补片 必须抵靠着腹膜被适当地定位,优选是尽可能平直地定位。通常,补片 的面向脏器的侧面具有组织隔层特性,例如隔离层或薄膜。然而,补片 通过缺损的中央进入切口的适当定位已经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
近来,已知至少一种可植入假体包括绷带等,所述绷带等被固定到 补片的中央位置,并且从补片的面对腹壁的侧面向外通过切口延伸到病 人身体的外部。在美国专利No.7,101,381中描述并图示了这种装置。绷 带提供了一种装置,一旦补片被插入,则通过该装置拉拽补片以便将补 片固定在室壁上,从而封闭缺损。绷带被缝合或以其它方式独立地固定 到补片的中央位置,或者如该公开文献的图7中所示以需要固定到补片的 两个分离部分的方式构造而成。在补片最终被放置好之后,例如通过缝 合将绷带固定到邻近的筋膜或肌肉上,剪掉任何过长的部分。
利用这种装置,由绷带施加在补片中央部分的过大的力可能使补片 在中央弯折,从而使补片的中央开始穿过缺损,而补片的径向部分绕中 央部分向外翘曲(远离室壁)。因为翘曲或倒转的边缘使无防护的网状 材料(无组织隔层的部分)直接暴露于内部脏器,增大了在该网和脏器 之间形成不期望的附连的可能性,所以这是非常不期望的。此外,绷带 到补片中央部分的固定本身可能损害隔离层。因此,在任一此类装置中, 当拉拽绷带来定位补片时,重要的是要确保补片保持位于靠着脏器的均 匀平面中。
虽然该类装置可结合有弹性的周向“环”以便在放置之后帮助补片 回复到期望的平面构造,但是该环不能显著地防止如上所述的翘曲倾向。 此外,所公开的环是由不可吸收的材料构成的,因此会在病人体内永久 地遗留下相当数量的材料。如果该环将来破裂,从而导致粗糙的断口边 缘损害周围组织,则这可能是特别不利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和/或加强软组织或肌肉壁 缺损的改进的可植入假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或加强组织或肌肉壁缺损的可植入假体, 其包括第一生物相容性结构,该第一生物相容性结构具有大小和形状设 置成覆盖组织或肌肉壁缺损的至少一部分的中央部分,并且具有顶侧、 底侧和从该中央部分的相反两侧向外横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伸出部分。 该假体还包括加强元件和第二生物相容性结构,加强元件定位成邻近于 补片部分的顶侧,并且具有顶侧、底侧和外部圆周边缘,该第二生物相 容性结构具有顶侧和底侧以及穿过所述第二生物相容性结构的至少一个 开口,该至少一个开口基本上设置在中央位置。第一结构的第一和第二 伸出部分绕加强元件的外部圆周边缘延伸,然后在加强元件和第二结构 之间沿加强元件的顶侧向外延伸到加强元件的中央部分,然后再从该中 央部分向外延伸穿过第二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开口。第一和第二结构还至 少绕假体的周向边缘相互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修复或加强组织或肌肉壁缺损的可植入假 体,其包括第一复合结构,该第一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不可吸收材料 层,其中,该第一复合结构具有大小和形状设置成覆盖组织或肌肉壁缺 损的至少一部分的中央部分,并且具有外部周边。该假体还包括第二结 构、加强元件以及至少一个拉拽元件,该第二结构具有被加强的中央区 域和外部圆周边缘,该加强元件定位在第一和第二结构之间,并且具有 外部周边和比第一和第二结构的刚度大的刚度,所述至少一个拉拽元件 联接到第二结构的被加强的中央区域。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基本上仅在 它们它们各自的周边处相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西康公司,未经伊西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8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浆机
- 下一篇:LED高效延时功率控制恒流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