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9168.X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4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岸山祥久;樋口健一;佐和桥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小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系统 使用 基站 装置 用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图1表示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图。该系统是例如采用宽带码分复用连接(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的线路交换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假设用户装置UE1、UE2、UE3通过对各自专门分配的线路而与小区1的基站(BS1)进行通信。基站可以被称为BS(Base Station),也可以被称为NodeB。此时,某一用户装置的发送信号对于其他用户装置和其他基站(在图示的例子中,BS2)成为干扰信号。因此,需要适当地控制发送功率(更正确地说,是发送功率密度(transmissionpower density)),特别是在上行链路中的发送功率密度。众所周知,在每个单位频带的发送功率(发送功率密度)上乘以带宽,算出对使用该带宽的信号发送所分配的总发送功率。对信号的干扰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是功率密度比总发送功率厉害。在以下的说明中,“功率”原则上表示“功率密度”,但若没有混乱的顾虑,也可以将“功率”解释为“总功率”。
在以往的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闭环的发送功率控制法(TPC: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来控制发送功率。在TPC中,在接收侧测定信号质量,并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返回发送侧以满足所需质量,从而下一次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被调整。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是通过被称为DPCCH的折返信道(return channel)而传输。
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通过来自各个用户装置UE1、UE2、UE3的多个信号的合计来评价其他小区的基站(BS2)受到的干扰。由于在线路交换式的通信中比较长期间维持专用线路,所以从各个用户装置受到的干扰的合计倾向于,由于统计复用效果而成为比较均匀化。因此,期待通过上述的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法而能够稳定地控制发送功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E-UTRA(演进的UTRA)或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等那样的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设想分组交换式的通信而并非是线路交换式的通信。在这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每个规定的期间(例如,每个发送时间间隔(TTI)或者每个子帧),规定带宽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优先地分配给信道状态良好的用户装置。这样,期待提高传输效率。将哪个无线资源分配给哪个用户装置是被称为调度。不限定于对连接到某一基站的用户装置时间上连续地分配无线资源,反而有可能就在某一时隙某一用户装置使用某一资源块进行发送之后不久,同一频率的资源块被其他用户装置所使用。对某一用户装置来说,不能期待在分配了资源块时适当的发送信号功率比较固定,预计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较大地变动。因此,将以往的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法原样适用于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是比较困难的。
另一方面,为了在基站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从用户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CQI测定用参考信号)需要在非常宽的频带发送。这是因为信道状态在每个资源块中不同,基站必须对各个资源块决定信号状态较好的用户装置是哪个装置。此时,需要留意用户装置可发送的功率密度和最大总发送功率相比基站的功率比较小。因此,CQI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每个单位频带的功率密度应被较小地抑制并在宽带范围中发送。另一方面,上行L1/L2控制信号或上行数据信号仅通过调度的结果所分配的特定的资源块来发送。因此,与这些信号一同用于解码而发送的解码用(信道补偿用)的参考信号应以比CQI测定用参考信号还强的功率密度来发送。但是,按照那样的信号种类来考虑的发送功率控制还没有被充分研究。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控制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的适当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9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LED日光灯
- 下一篇:可同时产生瞬间超大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