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9911.1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大地敦;大垣晴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1/02 | 分类号: | B29C41/02;C08J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闫俊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表面上 具有 凹形 固形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生产具有通过从选择特定溶液组成来自组织化而形成有凹形部的表面的固形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在多种领域中,固形物表面的形状引起关注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1-268733公开了通过以下步骤生产在过滤器等中具有用途的多孔膜的方法:在基台上凝结微小液滴,用不与该微小液滴混合的膜材溶液涂布所述基台,并干燥如此形成的基台。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8-311231公开了通过以下来生产具有蜂窝结构的多孔体的方法:涂布冷却的聚合物溶液,以在涂布面上凝结气氛中的蒸气。如果在具有该表面形状的底层上形成镀膜,则增加镀膜的固着效果,从而改进镀膜粘合性。日本专利特开2001-157574和2002-335949公开了通过以下来生产具有蜂窝结构的多孔体的方法:浇铸可生物降解的两性聚合物的疏水性有机溶剂溶液,以在浇铸溶液表面上凝结液滴。期望该多孔体用于医疗领域的应用中。
然而,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1-268733中公开的方法,不但因为膜材溶液必须在微小液滴已凝结于基台上之后涂布而使所述方法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因为膜材溶液必须不与微小液滴混合而使材料的选择受到限制。此外,采用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8-311231中公开的方法,因为必须将聚合物溶液冷却,不但作为水混入聚合物溶液中的结果存在涂布缺陷发生的风险,而且必须采取措施对抗在配管等上形成的露水,以及必须 提供生产设备如冷却装置等。另外,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57574和2002-335949中公开的方法,为使得液滴在表面上凝结,需要特殊的两性聚合物,以及必须控制周围环境,因此在吹送高湿度气体或空气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缺陷:流延薄膜表面变得混乱,以及生产条件和设备更加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包含溶剂A、溶剂B和可溶于溶剂B中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溶剂A为选自由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2-丁氧基乙醇、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甘醇一甲醚、二甘醇一乙醚、三甘醇和双丙甘醇组成的组的一种或多种亲水性溶剂,溶剂B为疏水性溶剂,溶剂A的沸点等于或高于溶剂B的沸点,和溶剂B的总质量为包含于所述溶液中的溶剂的总质量的50%以上,以及在蒸发包含于所述溶液中的溶剂A和溶剂B之一或两者的过程中,当在溶液表面上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结形成凹形部时,固化所述溶液。
根据本发明,提供用于生产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的非常廉价且稳定的方法。特别地,在已经选择特定溶液组成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以下生产方法:可自组织化在表面上的凹形部,或更具体地,可仅通过在常温和常湿条件下蒸发溶剂,而无任何其它控制来形成表面形状。根据本发明生产的在表面上具有凹形部的“固形物”可用于多种工业领域,例如,能够用作分离膜、吸附剂、催化剂、载体、电池构件、医疗材料、轻量结构材料、缓冲材料、绝热材料、吸音材料、防振材料、导电性材料、压电材料、摩擦性材料、滑动性材料和低介电性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一种形状。
图2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3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4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5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6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7显示了如从根据本发明的凹形部的表面观察所见的另一种形状。
图8为通过激光显微镜观察的实施例1中形成的树脂膜表面的图像。
图9为通过激光显微镜观察的实施例3中形成的树脂膜表面的图像。
图10为通过激光显微镜观察的实施例4中形成的树脂膜表面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9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