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0011.9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浅野悟;山口伸;中西贵之;安永三喜子;板仓纯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C02F1/44;E03C1/08;E03C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美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作为净水器,已知有具备内装有活性碳等吸附材料或中空线膜的 过滤滤筒、和通过用阀体开闭净水、原水直流、原水喷淋的流路来选 择性地切换流路的主体的固定型、龙头直接连结型、水槽下型的结构。
在将主体部安装在龙头上、通过切换阀切换流路而使用的龙头直 接连结型净水器中,提出了原水从主体部直接吐出、净水从主体部吐 出、或从安装在主体部上的滤筒直接吐出的类型的结构。原水或净水 的吐出一般是操作与切换阀联动的切换杆的结构。
关于这些净水器,以往以来公开了以下的(1)~(3)所示那样 的技术。
(1)有关净水器的喷淋吐出的技术
在这些净水器中,为了吐出喷淋水,一般采用从具有多个称作喷 淋孔的较小的孔的喷淋吐出口部吐出水的方法。但是,在净水器主体 中,将流路切换器与喷淋吐出口部连通的流路(以下称作喷淋导入口) 与喷淋吐出口部相比截面积较小,所以有从喷淋导入口流入的水没有 被均匀地分配到各喷淋孔、根据喷淋吐出口部的位置而在喷淋水的吐 出方式中出现不均匀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使喷淋 水流具有冲劲或节水效果为目的、使喷淋孔的开口面积变小的净水器。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喷淋孔的开口面积变小,通过在薄板上设置 多个减小了直径的喷淋孔的加工方法来实现。但是,在使龙头全开、 或者原本的自来水水压较高的地方,在处于喷淋导入口的正下方位置 的薄板上作用有过大的负荷,薄板有可能变形或损坏,产生喷淋水也 不能被均匀地吐出的问题。
此外,作为另一解决方法,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将喷淋吐 出口部和整流机构一体成形的净水器。在该方法中,被从喷淋导入口 吐出的原水暂且先被一体成形设置在喷淋吐出口部上的凹部承接,再 被均匀地分配给喷淋吐出口部。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喷淋吐出口部 中采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薄板的情况下,不能将整流机构一体成 形,而需要另外设置整流机构。
作为另外设置整流机构的一个方法,如专利文献3所示,提出了 在喷淋供给口的上游侧的喷淋导入口与喷淋吐出口部的中间的位置上 设置整流机构的方法。被从喷淋导入口导入的水在被圆环状的整流机 构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散后被从喷淋孔吐出。但是,关于整流机构的 形状并没有任何言及,并没有表示从喷淋吐出口部均匀地吐出的具体 的形态。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作为切换阀而将3个球体内装在主 体部中,能够通过切换杆从原水直流状和原水喷淋状、从滤筒吐出的 净水中选择任意一种吐出方法。
原水直流状和原水喷淋状的吐出口一般设在主体部的下表面上。 主体部多半是树脂制,喷淋部也在树脂上直接设置喷淋孔。因此,如 果安装到龙头上长时间使用,则有在厨房中水或洗涤剂等弹回、在喷 淋孔周边形成生物薄膜、或使喷淋孔堵塞等的情况。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5或专利文献6所示,提出了使净水器的 喷淋部为不锈钢板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具有两列以上的 以环状设置的喷淋散水孔的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被从内侧的环状 喷淋散水孔吐出的原水朝向不锈钢板的中心轴吐出。
此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在不锈钢板上设置嵌件成形用的 孔、通过树脂将加强肋以嵌件成形固定的形态。
(2)有关净水器的切换杆的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切换净水器的吐出模式的方式,已知有将拨盘或 杆的旋转原样传递给轴、经由该轴开闭驱动切换阀的方式、或将旋转 变换为往复运动而进行模式切换的方式。这样的以往方式都是必须将 拨盘或杆调节到作为目的的位置的方式,具有每当操作时必须进行然 后要操作的操作位置的确认、以及确认操作的位置是否被准确地调节 到目标位置的不便。如果调节位置偏差,则也有成为各吐出模式的水 混合存在的状态的情况。因而,如果考虑到这些确认及位置调节,则 以往的净水器中的吐出模式的切换很难说是单触操作。此外,在以往 的净水器中,作为其内部的切换阀部的构造,为了实现密封的可靠性 而采用使阀体经由O形环等密封部件嵌合到通水孔中的构造的情况较 多。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虽然能够得到良好的密封性,但在阀体 对通水孔的拆装中需要较大的力,随之在切换吐出模式时的操作力中 也要求较大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0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镀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性磺化沥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