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书写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0329.7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6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古川和彦;桐竹雅宜;长冈健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3K24/08 | 分类号: | B43K24/08;B43K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写 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后端的揿动部的推压操作而使笔头伸出缩回的圆珠笔等书写用具,或通过后端的揿动部的推压操作而能放出芯的自动铅笔等书写用具。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书写用具中、特别是圆珠笔中,广为使用的多是形成为如下结构的书写用具:通过对设在圆珠笔后端的揿动部推压操作,使笔头露出、缩入。而且,通过同样的揿动部的推压操作而从前端能放出芯的自动铅笔等也大量地广为使用。
在这样的揿动式的书写用具中,在揿动机构中,使用弹簧等弹性构件作为零件。并且,例如是圆珠笔的情况下,向克服该弹性构件的作用力的方向按压揿动部时,与揿动部相连接的推压部将笔头推出,笔头从前端突出,成为能书写的状态。此时,通常弹性构件保持被压缩的状态,推压部利用锁定机构而停留在推出位置,并且与揿动部之间的连接被解除。从而,在能书写状态下,揿动部是自由的,若笔头朝下,则揿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向前端方向,或若笔头被朝上,则揿动部向后端方向移动。
并且,再次按压揿动部时,锁定机构被解除,利用弹性构件的作用力所导致的恢复原状,笔头缩回,推压部将揿动部向后方推压,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这样的揿动机构中,欲使笔头恢复原状而按压了揿动部之后,有时在弹性构件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揿动机构猛地弹向容纳揿动机构的笔杆的后端等。反复该动作时,或因弹性疲劳 导致破损,在圆珠笔的情况下,有时冲击传到笔芯(refill,可替换的笔芯)上,产生笔划的飞白等不良影响。而且,弹性构件的恢复力大时,有时振动传到手上,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作为想要解决这种问题的现有技术,存在揿动机构的一部分采用了利用空气阻力的空气阻尼机构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
另外,虽然目的不同,但也公开了设有在按压时与墨收容管内之间实现了密闭空间并对密闭空间进行加压的机构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1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3517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为了克服弹性构件的恢复力,设有空气阻尼机构,想要缓和随着返回动作所产生的揿动机构的冲击。但是,在该空气阻尼机构中设有与外部之间进行空气流通的空气孔,不是与外界隔绝地被密闭。因此,空气孔过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完全不能发挥冲击缓和作用。相反,空气孔过小的情况下,完全不能进行空气流通,或空气流通非常慢,有可能无法满足复位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用具,其具有揿动机构,通过设有与外界隔绝地被密闭的阻尼空间,不妨碍正常的动作而能实现冲击缓冲作用。
(1)第1发明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的第1发明是具有通过推压操作而能放出笔头的揿动机构的书写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笔头的保持部;
容纳上述保持部的笔杆;
覆盖上述笔杆的后端部分的揿动部;
以及与上述揿动部的推压操作联动而将上述保持部向前端方向按压的推压部,
并且在上述揿动部和上述笔杆之间设有阻尼空间,该阻尼空间与外界隔绝地被密闭,并且通过该揿动部的推压操作,该阻尼空间的容积发生变化。
所谓“笔头”是指采取与该书写用具相对应的形状的部分,例如,若是圆珠笔,笔头就是保持书写用球珠的圆珠笔笔尖,若是自动铅笔,笔头就是放出芯的部分。
所谓“保持部”是指保持上述笔头的部分,例如,若是圆珠笔,安装有圆珠笔笔尖的墨管等相当于该保持部。此外,若是自动铅笔,夹头等直接放出芯的机构相当于保持部。
所谓“笔杆”是指容纳包括笔头在内的上述保持部的部位,通常是指构成书写用具的最外层的构造,但本发明的笔杆不仅包括一体成形的构件,也包括组合2个以上构件的组件,有时还具有覆盖该“笔杆”的构造物。
所谓“揿动部”例如是指从揿动式圆珠笔、自动铅笔等的后端突出的所谓揿头等。
所谓“推压部”是指位于揿动部和保持部之间而将揿动部的推压操作传递到保持部的部位。
所谓“阻尼空间”是指揿动部和笔杆之间的间隙被密闭而形成的空间。为了该密闭,需要在揿动部和笔杆之间的间隙中的靠近前端的部分和靠近后端的部分这两者之间设有切断空气流通的密封构件。
在此,作为阻尼空间的容积的变化,可以是容积增加的情 况和容积减少的情况中的任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铅笔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铅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0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装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