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滴喷射描画装置、液滴喷射描画方法和液滴喷射描画用程序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0900.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智良;田村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20 | 分类号: | G02B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 描画 装置 方法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滴喷射描画装置、液滴喷射描画方法和液滴喷射描画用程序,具 体涉及通过液滴喷射部向记录材料(recording material)喷射液滴的液滴喷射描画 装置、液滴喷射描画方法和液滴喷射描画用程序,其中,上述液滴喷射部可相对于 上述记录材料进行相对移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喷墨技术的用途已不再局限于在纸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装置,还 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例如,制造装置等领域。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电 子发射元件、电涌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装置,记载了一种其中搭载有基于喷墨方式的 液滴喷射元件的制造装置的结构。
并且,专利文献1揭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在液滴喷头中,为了抑制墨粘度 增大和喷嘴堵塞现象,一方面,使喷墨状况较差的喷嘴进行强制喷墨以消除喷嘴堵 塞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喷墨状况良好的喷嘴,使其开口部发生并不会导致喷墨的 微震以抑制墨粘度增大。
专利文献2和3也揭示了通过使喷嘴发生并不会导致喷墨的微震来抑制墨粘度 增大的技术。
专利文献2揭示了这样的技术,即:在喷射液滴后,根据液滴喷射状况使喷嘴 发生微震。根据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在对要进行喷墨的喷嘴施加喷墨用 电压时,对于不进行喷墨的喷嘴,使其发生并不会导致喷墨的微震以抑制墨粘度增 大。
另外,关于上述通过并不导致喷墨的振动来防止喷嘴等发生堵塞现象的摇动技 术的基本结构,例如,专利文献4、5、6均对其进行了揭示。
专利文献7提出了这样一种喷墨技术应用方案,即:在滤色器基板的制作工序 中,当滤色器基板发生了着色不良等缺陷时,仅对缺陷部分喷射滤色器材料以修复 其中存在该缺陷部分的滤色器基板。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5-211711号公报,2005年8月11日公 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291457号公报,2004年10月21日公 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330524号公报,2004年11月25日公 开。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7-137252号公报,1995年5月30日公开。
专利文献5: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1857号公报,2003年1月8日公开。
专利文献6: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175605号公报,2003年6月24日公 开。
专利文献7: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66218号公报,2003年3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专利文献7所揭示的滤色器基板修复采用了上述现有技术的墨粘度 增大抑制技术,也难以充分防止发生墨粘度增大现象,从而导致喷嘴堵塞、命中精 度降低等缺陷。下面,对产生该缺陷的原因进行说明。
在利用喷墨技术对滤色器基板中发生了着色不良等缺陷的缺陷部分进行修复 时,需要对滤色器基板上存在的待修复部分实施有效、精准的喷墨。
待修复部分通常散布在滤色器基板上,所以,喷墨部以非喷墨状态在滤色器基 板上进行移动。即使在滤色器基板上仅有一处待修复部分,也需要使喷墨部在滤色 器基板上移动,直到其移动到该待修复部分为止。
一般情况下,喷墨部设置有用于喷墨的喷嘴。另外,由于喷墨部是在喷嘴开放 状态下进行移动的,所以,填充在喷墨部中的墨容易发生挥发,并进而导致墨粘度 增大。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滤色器基板的大型化,上述喷墨部在进行滤色器基板修复 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变长。因此,在喷墨部移动过程中发生的墨粘度增大所带来的影 响更为严峻,喷嘴堵塞等问题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缺陷。
并且,在设置有多个喷墨部的情况下,各喷墨部的使用程度未必相同。因此, 在各喷墨部中墨粘度增大的情况也就会不同。特别是使用频率较低的喷墨部,由于 两次喷墨之间所需移动的距离较长,所以,在该喷墨部中墨粘度容易增大,从而容 易导致喷嘴堵塞以及命中精度降低这样的缺陷。
另外,为了缩短进行修复处理所需的时间,还要求提高喷墨部的移动速度。但 是,当喷墨部进行高速移动时,填充在该喷墨部中的墨被更快地干燥,所以,其粘 度更容易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0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系统
- 下一篇:具有可编程逻辑的 L1/L2 GPS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