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变的油、蛋白或纤维含量的植物的生产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1122.1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P·戴维斯;海因·措恩格(梅达尔)·额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经济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 青;樊卫民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变 蛋白 纤维 含量 植物 生产 | ||
1.含有植物转化载体的转基因植物,该载体含有编码HIO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或与编码该多肽的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该HIO多肽含有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6、SEQ ID NO:8、SEQ ID NO:10、SEQ ID NO:12、SEQ ID NO:14或SEQ ID NO:16中显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直系同源物或旁系同源物,由此该转基因植物相对于对照植物具有增加的油含量表现型或改进的粗粉质量表现型。
2.权利要求1的转基因植物,是选自芸苔属(Brassica)的植物,包括低芥子酸油菜和油菜籽、大豆、玉米、向日葵、棉花、可可、红花、油棕、椰子、亚麻、蓖麻、花生、小麦、燕麦和水稻。
3.从权利要求1的植物获得的植物部分。
4.权利要求3的植物部分,是种子。
5.从权利要求4的种子生产的粗粉、饲料或食物。
6.生产油的方法,包括培育权利要求1的转基因植物,以及从该植物回收油。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从植物的种子回收油。
8.在植物中产生增加的油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含有编码HIO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或与编码HIO多肽的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的植物转化载体导入到植物的祖细胞中,该HIO多肽含有SEQ 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6、SEQ ID NO:8、SEQ ID NO:10、SEQ ID NO:12、SEQ ID NO:14或SEQ ID NO:16中显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直系同源物或旁系同源物,以及
b)培育转化的祖细胞以产生转基因植物,在所述转基因植物中表达该多核苷酸序列,并且该转基因植物相对于对照植物来说表现出增加的油含量表现型。
9.通过权利要求8的方法获得的植物。
10.权利要求9的植物,是选自芸苔属(Brassica)的植物,包括低芥子酸油菜和油菜籽、大豆、玉米、向日葵、棉花、可可、红花、油棕、椰子、亚麻、蓖麻、花生、小麦、燕麦和水稻。
11.权利要求9的植物,其中植物选自从该祖细胞培育而来的植物、作为从该祖细胞培育而来的植物的直接后代的植物、以及作为从该祖细胞培育而来的植物的间接后代的植物。
12.产生具有增加的油含量的植物的方法,包括鉴定在其HIO基因中具有等位基因的植物,该等位基因导致与缺少该等位基因的植物相比增加的油含量,以及产生该被鉴定的植物的后代,其中产生的后代遗传了该等位基因并具有高油表现型。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使用了候选基因/QTL方法。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使用了TILLING方法。
15.含有由SEQ ID NO:1、SEQ ID NO:3、SEQ ID NO:5、SEQ IDNO:7、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 NO:13或SEQ ID NO:15中显示的核酸序列编码的多肽的饲料、粗粉、谷物、食物或种子。
16.含有多肽的饲料、粗粉、谷物、食物或种子,该多肽含有SEQID NO:2、SEQ ID NO:4、SEQ ID NO:6、SEQ ID NO:8、SEQ ID NO:10、SEQ ID NO:12、SEQ ID NO:14或SEQ ID NO:16中显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直系同源物或旁系同源物。
17.权利要求1的转基因植物,其中改进的粗粉质量表现型包括在从转基因植物的种子生产的粗粉中,与对照植物相比,可用的可代谢能量的增加。
18.权利要求17的转基因植物,其中可用的可代谢能量的增加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种子中改变的蛋白和/或纤维含量。
19.权利要求18的转基因植物,其中蛋白含量增加和/或纤维含量降低。
20.权利要求17的转基因植物,其中可用的可代谢能量的增加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种子中降低的纤维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经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农业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11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细铁铜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