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含有其的组合物和糊料以及使用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1725.1 | 申请日: | 200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赤池克美;富川真佐夫;岩元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73/14 | 分类号: | C08G73/14;C09J179/08;H01M4/02;H01M4/62;H01M4/6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晓菡;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电极 粘合剂 树脂 含有 组合 糊料 以及 使用 | ||
1.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以选自下述通式(1)~(3)中 的任意一个所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作为主要成分,通式 (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a)、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b)、通式 (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c)以摩尔比计具有下式(B)的关系,30℃下的 对数粘度为0.02~2.0dl/g,
0.05≤a/(a+b+c)≤0.55(B)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所述通式(1)~(3)中,R表示下述通式(4)所示的2价芳基,Ar1表示下述 通式(5)所示的2价芳基,Ar2表示下述通式(6)所示的3价芳基,不同的 结构单元中的各R、各Ar1和各Ar2相互独立
[化学式4]
[化学式5]
[化学式6]
所述通式(4)中,X表示直接键合、-O-、-S-、-CO-、-SO2-、-C(CH3)2-或 -C(CF3)2-,p表示0~3的整数,所述通式(5)中,Y表示直接键合、-O-、 -CO-、-SO2-、-CH2-、-C(CH3)2-或-C(CF3)2-,q表示0或1,所述通式(6) 中,Z表示直接键合、-O-、-CO-、-COO-、-OCO-、-SO2-、-CH2-、-C(CH3)2- 或-C(CF3)2-r表示0或1,在所述通式(4)、(5)和(6)中,各苯环可以任 意具有选自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4的氟烷基、氯原 子、溴原子、硝基和氰基中的至少1个取代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其中, 含有所述通式(1)~(3)中的R为4,4’-二氨基二苯基醚残基的结构单元和 为间苯二胺残基的结构单元,树脂中的4,4’-二氨基二苯基醚残基含量(x) 与间苯二胺残基含量(y)以摩尔比计为
1.5≤x/y≤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其中, 具有0.05~0.40mmol/g的残留羧基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其中, 在280℃大气中加热2小时后的下式(7)所示的凝胶活性度以重量%计为 3.0重量%以下,
凝胶化活性度=
(N-甲基-2-吡咯烷酮不溶成分重量/样品重量)×100(7)。
5.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4 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5~30重量%和极性 溶剂。
6.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用糊料,含有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 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用树脂、极性溶剂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极活性物质粒子,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粘合剂树脂的含量,相对于锂 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含量100重量份,为1~20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用糊料,其中,含 有相对于吸留锂离子前的体积100,锂离子满充电时的体积为130~250 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粒子。
8.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含有集电体和涂布在该集电体上的权利要 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用糊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为 金属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其中,上述糊料处 于干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17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模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钢渣跳汰选铁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