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伸缩式支柱和使用该伸缩式支柱的泛光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2010.8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吉森德仁;田口雅之;田野谦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莱特波 |
主分类号: | F21V21/22 | 分类号: | F21V2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黄 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支柱 使用 泛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支柱和使用该伸缩式支柱的泛光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将附接于伸缩式支柱的远端的固定物体保持于预定高度的伸缩式支柱。
背景技术
通常,所公开的这种类型的伸缩式支柱是一种泛光灯用升降杆,包括作为固定物体的照明设备和作为电力单元、向所述照明设备供应电力的发电机(比如,见专利文献1)。在泛光灯中,升降杆竖立成使得其附接有所述照明设备的远端被导向为竖直向上,而且其设计为伸缩式。
升降杆通过相对于基底管柱以嵌套方式顺序地且宽松地装配一根或多根中间管柱而构成。升降杆的长度通过竖直地移动相应的中间管柱来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照明设备可以保持于预定高度。
这样,通过使用简单的结构,上述专利文献1使得照明设备能够可靠地保持于预定高度。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开No.309245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前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当重量相当重的照明设备附接至升降杆的上端时,竖向负荷会施加至该升降杆。因此,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升降杆从伸长状态缩回时升降杆会因前述竖向负荷而急剧下落。
照明设备越重,这种问题变得越突出,因而导致操纵性差。
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支柱,所述伸缩式支柱能够改进其操纵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这种伸缩式支柱的泛光灯。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伸缩式支柱包括:桅杆,所述桅杆通过使两根或更多管柱以嵌套方式顺序地进行插嵌而制成伸缩式;以及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用于缓和地缩回所述桅杆,
其中,所述制动机构包括:
调压部,所述调压部设置在构成所述桅杆的近端的近侧管柱中;
封闭部,所述封闭部设置在构成所述桅杆的远端的远侧管柱中;以及
空气室,所述空气室通过隔开所述调压部和所述封闭部而形成在所述桅杆内,并且
所述调压部包括:
连通所述空气室与外部的第一通气孔;
连通所述空气室与外部的第二通气孔;以及
阀元件,所述阀元件以能够打开和封闭仅仅所述第二通气孔的方式封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伸缩式支柱,在缩回桅杆的情况下,阀元件封闭第二通气孔,由此使得压缩空气仅仅从第一通气孔漏出至外部,所述第一通气孔事先特别设计为缓和地使空气室内的空气漏出,而在伸长桅杆的情况下,空气不仅从第一通气孔供给,而且还从第二通气孔供给,由此使得桅杆能够非常容易地向上升起,因而增强了操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泛光灯的整体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使用状态的伸缩式支柱。
图2是图1的伸缩式支柱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处于使用状态的伸缩式支柱的调压部的立体图,其中(A)图示的是伸缩式支柱伸长之时的调压部,而(B)图示的是伸缩式支柱缩回之时的调压部。
图4是示出图1的伸缩式支柱的阀元件的改型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中所示伸缩式支柱1用于泛光灯5,所述伸缩式支柱1包括作为固定物体的照明设备2、电力单元3和作为支座的运输设备4。该泛光灯5构造成使得照明设备2附接至伸缩式支柱1的远端,同时伸缩式支柱1和电力单元3固定地附接至运输设备4。这样,在将泛光灯5移至适当地点以后,向通过伸缩式支柱1而保持于预定高度的照明设备2供应电力,因而使得周围环境得到泛光照明。
伸缩式支柱1包括桅杆6,所述桅杆6通过以嵌套方式顺序地使两根或更多管柱进行插嵌而制成伸缩式。所述桅杆6由三根筒形管柱构成,即:第一管柱7,所述第一管柱7作为固定至运输设备4的近侧管柱;第二管柱8,所述第二管柱8作为中间管柱,其外径形成为小于第一管柱7;以及第三管柱9,所述第三管柱9作为远侧管柱,其外径形成为小于第二管柱8。
通过将第二管柱8插入所述第一管柱7,然后将第三管柱9插入所述第二管柱8,桅杆6构造成伸缩式。在第三管柱9的上端处设置有附接杆10,所述附接杆10设置成相对于第三管柱9可竖直移动,同时所述照明设备2可拆卸地附接至附接杆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莱特波,未经株式会社莱特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