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轧机的辊子的再车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094.5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6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庖洛·马林;马塞洛·帕奇尔;基瑟培·卡沃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SMS伊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2 | 分类号: | B21B28/02;B23B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 文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轧机 辊子 车削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轧机的辊子、并且特别地用于具有三个 或者更多个辊子的轧机中的辊子的再车削设备。
因而,本发明涉及轧制金属棒状体、特别地无焊缝管、并且还有 厚板、杆、盘条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这些棒状产品(这里在下面将主要参考管子,然而并不排除 对于能够利用轧制获得的其它类型的棒状体的应用)的轧制是在轧机 中执行的,该轧机具有多个支架或者轧制单元,其中两个反向姿态的 辊子或者其中三个或更多辊子被构造成用于确定期望获得的管子的外 部轮廓。
涉及在这里所考虑的轧机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其辊子进行定 期地再车削。事实上,被构造有特征性的凹槽状轮廓的辊子的工作表 面随着时间经受磨损或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坏,从而要求在一给定时 段之后对辊子再车削,以保持良好工作质量。
在车削加工期间,一材料层被从辊子工作表面移除,然而轮廓保 持不变,这是因为它必须对应于被轧制的管子的外部轮廓。因此,在 再车削结束时,辊子沿着凹槽状轮廓具有标称直径,该直径减小了等 于被移除材料厚度的两倍的值。
为了保持被轧制的管子的预设直径,必须通过在轧制支架内将辊 子重定位来对于辊子标称直径的降低作出必要地补偿。为此目的,通 过臂支撑每一个单个辊子,所述的臂利用铰链销而以枢转方式固定到 支架,铰链销又能被调节在适当位置。
对于辊子的再车削操作需要从辊子支架拆卸辊子,将它们提升到 再车削设备,当它们被单个地再车削时,在辊子支架内将它们重新组 装和重新定位。
这些操作耗时并且费力。此外,还由于在再车削设备中的辊子支 撑和辊子支架中的辊子支撑之间的稍微的差异,它们二者均可能被不 正确地定位,因此导致在它们在辊子支架中已被重新组装和重新定位 之后各个辊子的工作表面(凹槽)有缺陷。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再车削轧机辊子的设备, 该设备具有如下特征,即,减少了再车削操作需要的时间并且增加了 在再车削之后辊子工作表面的形状和相互定位的精度。
利用一种用于辊子的再车削设备实现这些和其它目的,该类型轧 机包括至少一个辊子支架和多个辊子,辊子安装到相应的臂或机件, 臂或机件可运动,例如围绕固定到辊子支架的相应的销而在辊子支架 的平面中可滑动或枢转,在工作位置所述辊子定位于辊子支架内,在 该工作位置,辊子的工作表面确定了被轧制的本体的外部轮廓,其中 该再车削设备包括:
-辊子支撑结构;
-刀具保持器具,该刀具保持器具能够相对于该辊子支撑结构移 位,从而能够将该刀具置于与该辊子的所述工作表面接触,以对于辊 子的工作表面执行加工;
-芯轴装置,该芯轴装置能够联接到辊子并且适合于使辊子旋转,
其中:
-该支撑结构被构造为在车削位置支撑整个的辊子支架,
-当在车削位置通过该支撑结构支撑整个的辊子支架时,刀具保持 器具能够移位与基本上在工作位置固定于辊子保持支架中的多个辊子 中的每一个辊子的工作表面相接触,
-该芯轴装置包括能够一体地以可旋转方式联接到固定于该辊子 支架中的该多个辊子中的每一个辊子的装置,从而当其基本上在其工 作位置中且当在车削位置中通过该支撑结构支撑整个的辊子支架时旋 转该辊子。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认识到其优点,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 述本发明的非限定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在打开配置中三辊子支架的前视图;
-图2是在工作配置中三辊子支架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车削设备的前视图,其中辊子支架 的一部分已被移除;
-图4是图3中的再车削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5A是在停靠配置中和在第一工作配置(虚线)中图4中的再 车削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5B是在停靠配置中和在第二工作配置(虚线)中图4中的再 车削设备的概略侧视图;
-图6A是在第一工作配置中被再车削的辊子和刀具的前视图;
-图6B是在第二工作配置中被再车削的辊子和刀具的前视图;
-图7是图4中的再车削设备的局部后视图;
-图8是根据载有三辊子支架的实施例的再车削设备的前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S伊斯有限公司,未经SMS伊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