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314.4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来;柳廷玩;梁大奉;柳尚旻;郑容寄;金映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C15/34 | 分类号: | F24C15/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建功;车 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烹饪 器具 | ||
1.一种加热烹饪器具,包括:
外壳;
覆盖所述外壳的顶部的板;
燃烧器系统,所述燃烧器系统通过燃烧所述外壳内的混合气体来 产生热量;
控制所述燃烧器系统的运行的控制单元;以及
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温度升高防止单元,所述温度升高防止单元 防止从所述燃烧器系统产生的热量使所述控制单元的温度升高,
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系统包括:
燃烧器罐,燃气和空气在所述燃烧器罐中彼此混合;
炽热板,所述炽热板布置在所述燃烧器罐上,并由所述混合气体 的燃烧热量加热;以及
副加热单元,所述副加热单元布置在所述炽热板上方,并进一步 燃烧未燃烧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温度升高防止 单元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防止所述热量从所述燃烧器系统传递至 所述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阻挡件将所 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布置有所述燃烧器系统的第一空间以及布置 有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空间;并且用于冷却所述控制单元的风扇布置 在所述第二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阻挡件包括:
第一挡肋,所述第一挡肋用于防止所述热量从所述燃烧器系统向 前传递到所述第二空间;
第二挡肋,所述第二挡肋用于防止所述热量从上方向所述第二空 间传递;以及
第三挡肋,所述第三挡肋用于防止所述热量侧向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阻挡件设置有 孔,用于将燃气供应至所述燃烧器系统的燃气供应管穿过所述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在所述阻挡件的 下部形成基座部分,从而允许所述阻挡件牢固地安置于所述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风扇根据恒温 器的检测结果而运行,所述恒温器检测从所述燃烧器系统传递的热量 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温度升高防止 单元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控制单元的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风扇根据恒温 器的检测结果而运行,所述恒温器检测从所述燃烧器系统传递的热量 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副加热单元 包括加热元件和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加热元件,使得所 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炽热板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设 置成缠绕在所述支承构件上的金属丝的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形 成为线圈形状并联接至所述支承构件而且具有预定的弹力。
13.一种加热烹饪器具,包括:
外壳;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陶瓷板;
至少一个燃烧器系统,所述燃烧器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通过 燃烧混合气体来产生热量;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燃烧器系统隔离并控制所述燃烧 器系统的运行;
风扇,所述风扇布置在所述控制单元附近并冷却所述控制单元;
恒温器,所述恒温器检测从所述燃烧器系统产生的热量;以及
火花塞,所述火花塞用于点燃所述燃烧器系统的所述混合气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热检测杆,所述热检测杆 突入所述燃烧器系统中并从所述燃烧器系统延伸出,
其中,所述风扇根据所述恒温器的检测结果而运行,并且所述恒 温器检测传递至所述热检测杆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火花塞包括 一对点火棒,且所述热检测杆布置于所述点火棒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3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