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3237.4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直之;木川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20 | 分类号: | B66B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上升和下降的任意方向上都能够对轿厢的行驶进行制 动的电梯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有楔式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该楔式紧急停止 装置在电梯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电气方式进行制动动作。在该现有 的电梯装置中,一对紧急停止装置安装于共同的轿厢。各紧急停止装置 利用电磁致动器使楔块移位,使楔块啮入到引导轿厢的导轨、和设置于 轿厢的承受件之间,由此来对轿厢施加制动力。各电磁致动器通过接收 从共同的输出部输出的工作信号而开始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WO2004/083091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电梯装置中,必须将针对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 分别进行制动动作的多个紧急停止装置组合起来安装至轿厢。因此,为 了在上升和下降的任意方向上都对轿厢进行制动动作,会使紧急停止装 置整体大型化。
此外,由于各紧急停止装置的制动动作相互独立,所以即使向各紧 急停止装置同时输入了工作信号,也会由于各紧急停止装置的个体差异 而使得直到产生对轿厢的制动力为止的时间在各紧急停止装置间不同。 由此,轿厢在制动时有可能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 电梯的安全装置,该电梯的安全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在上升和下 降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而且稳定地进行升降体的制动动 作。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一对制动机构体,它们分别具 有壳体、承受轨道抵接件以及可动轨道抵接件,上述壳体支撑于由一对 导轨引导的升降体,上述承受轨道抵接件设置于壳体,上述可动轨道抵 接件在水平方向上隔着上述导轨与承受轨道抵接件对置,并且能够在中 立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移位,而且能够与导轨接触和分离,其中,上述 中立位置是可动轨道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的 位置,上述制动位置是分别位于中立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可动轨道 抵接件与承受轨道抵接件之间的间隔小于预定距离的位置,通过使可动 轨道抵接件在与导轨接触的同时向与升降体的移动方向相应的制动位置 移位,来将在承受轨道抵接件与可动轨道抵接件之间分别把持各导轨; 连接部件,其将各制动机构体之间连接起来;以及电磁驱动装置,其支 撑于升降体,用于使连接部件移位,并且该连接部件的移位方向是使各 可动轨道抵接件与各导轨接触和分离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箭头A观察时的一个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中央接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 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下部摩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 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的上部摩擦面与轿厢导轨接触 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9是沿图8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中的备用机构动作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的安全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中立施力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可动轨道抵接件移位到上方的制动位置时的 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联动杆相对于柱塞向上方转动时的中立施力 装置的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述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3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