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装容器用塑料片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3747.1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7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石山启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J-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B32B27/30;B65D8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容器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生鱼肉类等收纳物包装在容器中以长时间保存 的包装容器用塑料片。
背景技术
远洋渔业捕获的或在远方饲养的金枪鱼、鲣鱼等大型鱼类在捕获或饲 养这些鱼的捕鱼船上或在饲养地被除去内脏等后,将完整的或切割成块的 鱼在低温下冷冻,并以冷冻鱼体的状态保管/运输到消费地。
一方面,以生鲜鱼肉的状态保管/运输到消费地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 1、专利文献2中所述,以往,在氧气透过率低的塑料膜制造的袋子的袋内 处于减压状态下,将完整的或切割成块的鱼肉等装入袋内,并密封包装后, 将该包装袋、或同样包装的多个包装袋收纳在发泡苯乙烯制的容器等中, 并用冰等冷却剂使其处于低温状态。
但是,以往内包装使用气体屏蔽性塑料膜制造的袋子,而作为外包装 使用发泡苯乙烯制的容器等,并以生鲜鱼肉的状态保管/运输的方法,不能 抑制生鱼肉上包装前残留的、或包装后附着的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 以往的方法在保持新鲜程度的条件下长时间保存生鱼肉方面是不充分的。 此外,用真空包装机将塑料膜制的袋内进行脱气时,由于包装体内减压, 例如促进了水滴从生金枪鱼块流出,这成为促进新细菌产生的原因。生肉 类等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5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良以往的包装容器用塑料膜或片,提供一 种包装容器用塑料片,例如在以生鲜鱼肉的状态保管/运输的情况下,该包 装容器用塑料片可降低包装前残留在生鱼肉类等收纳物上或包装后附着在 生鱼肉类等收纳物上的微生物的活性,同时还抑制该微生物的繁殖。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的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容器用塑料片, 其包含二层结构的塑料片,该二层结构的塑料片是将作为内层的含有抗氧 化剂和抗菌剂的聚乙烯膜和作为外层的高气体屏蔽性的聚乙烯醇膜叠层而 成的。
关于权利要求2的发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含有抗氧化剂和抗菌剂, 且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的总含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聚乙烯膜为1~20重量 份。
关于权利要求3的发明,其中,上述二层结构塑料片中的聚乙烯膜的 厚度为50~200微米、聚乙烯醇膜的厚度为12~30微米。
权利要求4的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容器用塑料片,其包含三层结构的塑 料片,该三层结构的塑料片是将作为内层的含有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的聚乙 烯膜、作为中间层的高气体屏蔽性的聚乙烯醇膜、和作为外层的聚丙烯膜 叠层而成的。
关于权利要求5的发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含有抗氧化剂和抗菌剂, 且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的总含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聚乙烯膜为1~20重量 份。
关于权利要求6的发明,其中,上述三层结构塑料片中聚乙烯膜的厚 度为50~200微米、聚乙烯醇膜的厚度为12~30微米、聚丙烯膜的厚度为 15~50微米。
关于权利要求7的发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还含有防腐剂。
权利要求8的发明涉及一种包装容器,其用上述包装容器用塑料片制 成袋子,并在其周边的一部分设有能开封的开口部,且使该开口部形成为 通过拉锁(フアスナ一)可进行密封,而在无收纳物收纳时该袋成为扁平且薄 的可折叠状态。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由于与生鱼肉类等收纳物接触的二层结构塑料片的内层 使用含有抗氧化剂的聚乙烯膜,则可通过渗出到内层的内面上的部分抗氧 化剂的抗氧化作用,来抑制由包装前残留在收纳物上的二氧化碳等衍生的 氧等的产生,例如,可显著降低需氧性细菌的活性,其结果可增强抗菌作 用。另外,由于含有抗菌剂,通过渗出到内层的内面上的部分抗氧化剂和 抗菌剂的协同效果,则可抑制包装后附着在收纳物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的繁 殖,从而可以防止收纳物发生腐败及产生难闻的气味。
此外,由于聚乙烯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故可以从外部看到收纳物的 新鲜程度的状况。而且,由于聚乙烯膜具有良好的水分隔离特性,故不用 担心从收纳物自然渗出的水滴、其它水分透过内层释放到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化学株式会社,未经J-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3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