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仪及其所使用的药包有效
申请号: | 200780100581.4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季藩;郭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金福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星国际有限公司;春天有限公司;法国金金太平洋企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F7/00;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雷志刚 |
地址: | 730030 中国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及其 使用 药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人体疾病的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仪使用的药包,所述药包 中的药物被由治疗仪供应的能量加热而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入人体内,从而使人体内的 毒素和病菌从人体内排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通过加热药包中的药物,使药物渗透入人体皮肤内来治疗 疾病的各种治疗仪。
但是,这些治疗仪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药效,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及其所使用的药 包,所述治疗仪在药包形成压差和温度差,并在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同时使所提取的有效 成分进入人体内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仪,包括:药包;温度检测器,其 设置在所述药包中以检测药包工作部的温度;加热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药包中的能量 输出释放件,能量输出释放件为涡形螺旋状电加热管或上下排列的至少两个圆环状电加热 管,能量输出释放件在药包的顶部、中部和底部之间形成纵向温度差异区域,并在药包的 底部形成多个横向温度差异区域;治疗仪本体,所述药包与所述治疗仪本体连接在一起; 以及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治疗仪本体中并连接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 述温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和所述工作部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治疗仪通过控制装置以及与该控制装置相配合设置在药包中的温度检测 器,可以实现向药包供给可调控能量,所述可调控能量与药包中的药物的自身能量有效混 合,并利用透皮技术进入人体的经络、骨骼和血液等深层。
2.本发明的药包中可以设置原生态药物并将药包直接与人体的皮肤接触,通过在常 温下几乎同时进行药物的提取、制备和使用等工艺,可以使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过程和有 效成分向人体皮肤内渗透的过程几乎同时进行,从而极大加强了药物渗透入人体深层的能 量,也极大增加了药物的有效性和活性,使得可以利用过细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药 物的有效成分。
3.通过药包中能量输出释放件的设置,使得在药包的顶部、中部和与人体相接触的 工作部(底部)之间形成温度差和压力差,并在所述工作部自身(即工作部的大致平面区 域范围内)形成温差区域。这样,就可以使得在人体和药包之间形成能量的对流、交换、 位移、提取、转换、分解以及合成,从而可以使人体充分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排出致病 原素。
4.药包中可以装入各类针对不同病患所需的药物和液态类制剂,例如可以装入无毒 副作用的原生态植物药并配以各种辅剂,也可以用单独的原生态植物药填入药包而不配加 辅剂,也可以对常规性植物药配方加以发挥利用。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被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为本说明 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治疗仪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治疗仪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能量输出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治疗仪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量输出释放件为涡 形螺旋蒸汽管;
图3B是根据本发明治疗仪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能量输出释放 件为环形蒸汽管;
图4A是本发明治疗仪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能量输出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量输 出释放件为环形蒸汽管;
图4B是本发明治疗仪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能量输出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量输 出释放件为涡形螺旋蒸汽管;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治疗仪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治疗仪及药包。
本发明的治疗仪包括药包、设置在药包中的温度检测器、对药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以及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和控制药包工作部温度的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金福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星国际有限公司;春天有限公司;法国金金太平洋企业公司,未经兰州金福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星国际有限公司;春天有限公司;法国金金太平洋企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0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控器非人机接口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钻孔机悬臂侧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