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估计混合光中一个光谱的强度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0232.1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莱恩-李凯文·利姆;西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华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3/46 | 分类号: | G01J3/46;G01J3/28;G01J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估计 混合 一个 光谱 强度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响应于混合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光谱的感测强度,来估计混合光中的一个光谱的强度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液晶显示器(LCD)背光的照明系统有时包括红、绿和蓝(RGB)发光二极管(LED)。RGB LED可以一起被用于产生混合光(例如,在LCD背光的情况下是白光)。
系统制造偏差、操作条件、LED老化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导致照明系统的LED中的单个LED的强度和颜色发生漂移。因此,常常使用采用一个或者多个光电传感器的光学反馈系统来测量由LED照明系统产生的混合光的强度和/或色点(color point)。然后,反馈系统的输出被用于调节驱动信号,从而调节照明系统的单个LED或LED组的强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第一光过滤器,其具有第一透光特性;第二光过滤器,其具有第二透光特性,其中,所述第二透光特性不同于所述第一透光特性;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其被布置来感测i)所述第一光过滤器通过的光波长的强度,以及ii)所述第二光过滤器通过的光波长的强度;以及颜色估计系统,其通过ii)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光过滤器通过的所述光波长的所述强度并对其应用算法,来i)合成带通过滤器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法,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光过滤器,其具有透光特性;光电传感器,其被布置来感测由所述光过滤器通过的光波长的强度;以及颜色估计系统,其接收由所述光过滤器通过的所述光波长的所述强度,并且响应于其而估计具有如下的光谱的光的强度,所述光谱与所述光过滤器的所述透光特性交叠但相对于所述透光特性存在频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法,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从混合光中过滤具有第一光谱的光;从所述混合光中过滤具有第二光谱的光,其中,所述第二光谱不同于所述第一光谱;感测所述具有第一光谱的光的强度和所述具有第二光谱的光的强度;以及根据所述具有第一光谱的光和所述具有第二光谱的光的强度,估计具有第三光谱的光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法,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从混合光过滤具有第一光谱的光;感测所述具有第一光谱的光的强度;根据所述具有第一光谱的光的强度,估计具有第二光谱的光的强度,其中,所述第二光谱与所述第一光谱交叠,但相对于所述第一光谱存在频移。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测量混合光的红色、绿色和蓝色波长的强度的第一示例性系统;
图2示出了可以由图1的系统感测的示例性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强度的图线;
图3示出了用于测量混合光中不同范围的红光波长的强度、并响应于此估计混合光的可见红光波长的强度的示例性设备;
图4示出了可以由图3的系统感测的示例性的第一红光、第二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强度的图线;
图5示出了用于测量混合光中红光和黄光波长的强度、并响应于此估计混合光的可见红光波长的强度的示例性设备;
图6示出了可以由图5的系统感测的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的强度的第一示例性图线;
图7示出了可以由图5的系统感测的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的强度的第二示例性图线;
图8示出了用于测量混合光中黄光波长的强度、并响应于此估计混合光的可见红光波长的强度的示例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面所指明的,诸如LCD背光的照明系统有时包括RGB LED。RGB LED可以一起被用于产生混合光(例如,在LCD背光的情况下是白光)。
系统制造偏差、操作条件、LED老化以及其它因素可能导致照明系统的LED中的单个LED的强度和颜色发生漂移。因此,常常使用采用一个或者多个光电传感器的光学反馈系统来测量由LED照明系统产生的混合光的强度和/或色点。然后,反馈系统的输出被用于调节驱动信号,从而调节照明系统的单个LED或LED组的强度。
传统的光学反馈系统的问题在于,其测量混合光中的“可见红光”波长的强度的效果很差。这是因为用于过滤混合光的红光波长的颜料不能过滤掉更长的和“非可见红光”波长(诸如红外(IR)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华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安华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0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摄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蒺藜全草提取蒺藜总皂苷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