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轻载效能的切换式电源供应器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1461.5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H02M3/155;H02M1/00;H02M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效能 切换 电源 供应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式电源供应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改善轻载效 能的切换式电源供应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耦合电感能降低相电流的涟波、减小电感尺寸及功率开关电流压 力,因此在一些多相切换式电源供应器中使用耦合电感取代非耦合电感。 图1是已知的具有耦合电感的二相降压切换式电源供应器10,其中输出级 12包括晶体管122及124串联在电压Vin及接地端GND之间,控制信号 V11及V12控制晶体管122及124的切换而产生相电流I1经耦合电感L1 至切换式电源供应器10的输出,输出级14包括晶体管142及144串联在 电压Vin及接地端GND之间,控制信号V21及V22控制晶体管142及144 的切换而产生相电流I2经耦合电感L2至切换式电源供应器10的输出, 相电流I1及I2结合产生电流Io对电容Co充电产生电压Vo给负载R,其 中耦合电感L1及L2之间具有耦合效应,M为耦合电感L1及L2的相互感 值(mutual inductance)。当负载R为重载时,电源供应器10操作在连续 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当负载R为轻载时,电 源供应器10操作在不连续导通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DCM)。
虽然具有耦合电感的电源供应器10具有前述的优点,但是,也产生 更轻载效能问题,而此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耦合电感的电源供应器 有两种DCM,在此将其分别称为DCMI及DCMII。图2显示图1中电源供应 器10操作在DCMI时相电流I1及I2及控制信号V11及V21的波形图,其 中波形20为控制信号V11,波形22为控制信号V21,波形24为相电流I1, 波形26为相电流I2。图3显示图1中电源供应器10操作在DCMII时相电 流I1及I2及控制信号V11及V21的波形图,其中波形30为控制信号V11, 波形32为控制信号V21,波形34为相电流I1,波形36为相电流I2,波 形38为相电流I1,波形39为相电流I2。当负载R由重载转为轻载后, 负载R上的负载电流将逐渐下降,因此电源供应器10将由CCM进入DCM I,参照图2,在时间t0时,控制信号V11转为高准位,故相电流I1上 升,在时间t1时,控制信号V11转为低准位,故相电流I1开始下降,在 时间t2时,控制信号V21转为高准位,故相电流I2上升,由于电感L1 及L2之间的耦合效应,因此相电流I1将被带动上升而出现小尖波(little spike),在时间t3时,控制信号V21转为低准位,故相电流I1再次下降, 在时间t4时,相电流I1降至0点。当负载电流进一步下降时,电源供应 器10将进入DCMII,参照图3,在时间T0时,控制信号V11转为高准位, 故相电流I1上升,在时间T1时,控制信号V11转为低准位,故相电流I1 开始下降,在时间T2时,相电流I1降低至0点,接着在时间T3时,控 制信号V21转为高准位,同样的,由于电感L1及L2之间的耦合效应,相 电流I1被带动上升而出现小尖波,在时间T4时,控制信号V21转为低准 位,故相电流I1下降,直至时间T5时,相电流I1再次降至0点。由图2 及图3的波形可以看出,DCMI及DCMII的主要差别在于,DCMI中的相电 流I1在控制信号V11的每一个周期中只接触到0点一次,而DCMII中的相 电流I1在控制信号V11的每一个周期中接触到0点二次。
为了避免相电流I1变为负值,因此当相电流I1降低至0时,晶体管 124将关闭(turn off),但是在DCMII中,晶体管124在关闭后将因耦合 效所造成的尖波而再进行一次额外的开/关动作,这将造成额外的能量损 失,假如强迫晶体管124不进行该额外的动作,也将因寄生二极管(body diode)导通损失而降低效能。不管晶体管124是否进行额外的动作,具有 耦合电感的电源供应器10的效能都比无耦合电感的电源供应器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能量传递电路
- 下一篇:快插、自锁型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