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戴奥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2895.7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巫鸿章;刘照国;林诗凯;卢劲汎;蔡士昌;魏琨洲;林毕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42 | 分类号: | G01N27/42;G01N27/327;G01N33/5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晓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戴奥辛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戴奥辛(dioxin)检测方法及其所使 用的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快速、可现场检测 的电化学式戴奥辛检测装置及使用其的戴奥辛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戴奥辛被称为世纪之毒,是因为具有急毒性,人类 暴露于戴奥辛所导致的病变或生理异常多为极微量的暴 露。依据文献所记载,戴奥辛的毒性包括皮肤毒性、神 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肿瘤、生殖系统毒性等。戴奥 辛产生的来源包括自然生成(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工 业原料制备过程(如含氯酚类化合物)的副产物、特定工业 制备过程的燃烧排放(工业高温制备过程、化学制造、电 力与能源利用)及其它人为的燃烧行为(如露天燃烧、火 灾、抽烟等)。戴奥辛不只存在于空气中,也同时存在于 土壤与底泥中。它可经由呼吸和摄食而影响人类及动物 的健康。然而,戴奥辛进入人体及动物的途径主要是经 由食物摄取而来,主要来自高脂肪食物如鱼、肉类和牛 乳。基于对环境的保护与人体健康的防卫,戴奥辛的检 测已成为当前相当重要的课题。
传统戴奥辛类化合物的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高效气 相色谱仪-质谱仪(HRGC-MS)进行分析;近几年荷兰 BDS(Bio Detection Systems)公司发展出一种新的生物筛 选法,即戴奥辛反应化学活化萤光素酶表达(DR-CALUX (Dioxin Response Chemical Activated Luciferase expression))检测法,用于类戴奥辛物质检测。然而,这 两种主要检测技术因设备成本高、检测时间长及使用方 便性不佳等因素,致使无法直接应用于现场检测;因此, 对于开发出一套设备成本低、检测时间短及方便使用的 戴奥辛快速检测平台,可直接应用于现场环境检测与食 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是极为需要的。
详言之,目前戴奥辛检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最主要以及最常用的方法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即 利用高效气相色谱仪/质谱仪(HRGC/HRMS)分析各种类 戴奥辛物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各戴奥辛类化合物间, 分子大小、带电性、质量、极性等差异,将不同戴奥辛 分子分离开来;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具体且明确地界 定各戴奥辛类的相似物、准确性高、选择性高、分析极 限达ppt(百兆分之一(parts per trillion))级,并可通过国 际标准化的毒性当量因子(TEF),换算成毒性当量(TEQ), 常用作一般检测技术的对照组。由于生物检测物样本前 处理十分困难,加上高解析力的气相色谱分析仪与高解 析质谱仪器购置及管理不易,目前世界上认定有能力正 确分析环境检测物中的微量PCDD(多氯代二苯并-对-戴 奥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与PCDF(多氯 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的实验室 非常有限,导致戴奥辛分析不仅费时且价格昂贵,同时 分析结果缺乏生物毒性或是与生物间相互作用方面的信 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未经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2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