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2896.1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至极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65/00 | 分类号: | H01J65/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传真机、图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OA机器中的原稿照射装置的放电灯。
背景技术
作为适用于传真机、图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OA机器中的原稿照射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的放电灯,普及有如下构成的放电灯,如以下的图12所示,在发光管内封入稀有气体的同时在发光管的外表面上以规定间隔相对地配置一对外部电极。
图12概要地表示从外部电极侧观察现有的放电灯12时的结构。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的径向截面。如图12、13所示,放电灯12包括:由两端封闭、管径为4~12mm的直管型玻璃构成的发光管2;在发光管2的内面上形成的荧光体层3;和在发光管2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2的管轴方向保持规定间隔地相对配置的一对带状的外部电极4、4’,并且,在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中封入有例如以氙气为主成分的稀有气体。被封入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除氙气以外也可以使用氪、氖和氦,也可以将这些气体以规定比例混合。
放电灯12通过对外部电极4、4’施加高频电压,在发光管2的内部空间中产生氙气的放电,由此向荧光体层3放射紫外线,通过荧光体层3转换的可见光从外部电极4、4’之间的光射出部5射出。这种放电灯12没有使用水银作为发光媒体,因此具有点灯后光量快速亮起,并且对环境的负担小的优点。
尤其是,根据利用缩小光学系统使来自放电灯的放射光照射在原稿上的原稿照射装置,可知:与透镜中央部相比,透过透镜的光根据余弦四次方定律等在透镜周边部急剧衰减。因此,为了使在原稿上的照度分布均匀,考虑到透镜导致的光衰减,需要使用一种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与中央侧相比端部侧的照度高的配光特性的放电灯。
然而,在现有的放电灯中,将发光管的端部的照度提高未必容易,因此在放电灯与透镜之间的光路中插入遮光(shanding)板而减少放电灯的中央部侧的光,使通过透镜后在原稿上的照度分布均匀。而这样,不仅浪费来自放电灯的光,还由于在复印机等OA机器中增加遮光板这种多余的部件,而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
因此,如图12所示,在现有的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中使用如下的放电灯,即具备使端部的宽度比中央部宽的结构的外部电极4,由此具有端部的照度比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
在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中设置的外部电极4为,一个侧缘直线地形成,另一个侧缘形成为,以随着从中央部分向端部延伸而端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式形成为倾斜状,由此,形成中央部的宽度比端部变窄的异型部6。图12所示的放电灯,通过增加流过外部电极4的端部的电流量,而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灯端部的照度比灯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因此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是优选的。如果将这种放电灯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的光源使用,就不需要使用遮光板这种多余的部件,因此可实现成本降低。
但是,在实际地制作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并使其点灯之后,会产生随着点灯时间的流逝,灯端部的照度降低的问题,不能够得到作为原稿照射装置用光源的期望的配光特性。其原因未明但仍可作如下考虑。
即,由于图12所示的放电灯12具有端部的宽度比中央部宽的外部电极4的结构,所以流到外部电极4的端部的电流量变得过大,而灯端部的管壁成为高温状态,由此荧光体层3受到热的影响而劣化。结果,可认为图12所示的放电灯1其通过荧光体层3将紫外线光转换为可见光的功能受损,因此发光管2的端部的照度随时间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0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灯,具有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端部的照度比中央部高的配光特性,并且可抑制配光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放电灯具备:发光管,在内壁面上形成荧光体层,并且封入有放电气体;和一对外部电极,在发光管的外周面上沿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部电极构成为,在管轴方向上以单位长度划分的外部电极的面积在任意位置上划分都是均等的,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一个外部电极和另一个外部电极之间的在发光管周向上的间隔距离为,灯端部侧比灯中央部侧窄。
并且,本发明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电极为,在至少一个侧缘上具有如下部分:将向发光管周向延伸的多个凸部排列在发光管的管轴方向上而形成凸部组,并且连接凸部组的各个顶点而形成的包络线向外部电极的中心轴呈凸状延伸,通过具有该部分,上述外部电极在发光管周向上的宽度不相同,并且,相对于凸部组中的各个凸部位于同一圆周上地形成的多个开口的各个,具有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各个凸部的面积相等的开口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2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