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及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及吸收器、冷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3187.5 | 申请日: | 200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强容泰;郑琎熺;南相彻;李康一;丁钟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LS电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H01L23/3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龙鑫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分 纳米 流体 吸收 及其 制造 方法 装置 冷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成分流体,特别是向作为二成分流体的溴化锂水溶液中添加纳米粒子的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采用它的吸收器、含该吸收器的吸收式冷冻装置、上述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流体的传热特性,对在流体中分散小于100nm的纳米粒子的所谓的纳米流体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己知有,为了提高以往的用于冷却电脑的中央处理装置(CPU)产生的热的水冷式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在冷却水中混入具有高的导热率的碳纳米管或金属材质的纳米粒子,使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比其混入前增大2~3倍的技术。
另外,己知有,将在以往的一般冷冻剂中注入纳米粒子使导热率与热容量提高的纳米流体作为工作流体,以提高与冷凝器以及蒸发器中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效率的技术。
但是,在这种现有技术中,由于仅在单一成分的冷冻剂或冷却水中含有纳米粒子,且上述纳米流体不是在物质传导的侧增加的流体,因而,不适用于吸收式系统的冷冻剂。
另外,在现有的纳米流体适用技术中,由于仍无确保分散稳定性的技术,故难以长时间的稳定使用。另外,为了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吸收式系统的冷冻剂,必需对采用特定的吸收液的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的调查以及对物质传导及热传导特性的评价进行大量研究,但实际情况是仍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告。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登记第65525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系统的吸收液及其制造方法与装置,该吸收式冷冻系统的吸收液特别是采用溴化锂水溶液的吸收式冷冻系统吸收液,其具有优良的分散稳定性及物质传导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器及含有吸收器的吸收式冷冻装置,该吸收器对任何物质的传导效率都高,其结果是,使该吸收器或吸收式冷冻系统小型化,即使长期使用,其稳定性也良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该吸收液是由二成分流体及纳米粒子构成的吸收液,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成分流体是溴化锂与水的混合溶液,对上述吸收液施加超声波。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上述吸收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方法,该法是由二成分流体及纳米粒子构成的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第1步骤,其准备作为上述二成分流体的溴化锂与水的混合溶液;第2步骤,其在上述二成分流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制备二成分纳米流体;以及,第3步骤,其对上述二成分纳米流体施加超声波处理。
为了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装置,该装置是由二成分流体及纳米粒子构成的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二成分纳米流体供给部,其提供一种在溴化锂与水的混合溶液中添加了纳米粒子所构成的二成分纳米流体;以及超声波处理部,其对由上述二成分纳米流体供给部提供的二成分纳米流体施加超声波处理。
按照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吸收式冷冻系统吸收液,特别是采用溴化锂水溶液的吸收式冷冻系统吸收液,其为显示优良的分散稳定性、物质传导性的吸收式冷冻系统吸收液。另外,上述吸收液,通过在吸收式冷冻装置、冷热水器等冷冻系统吸收器中使用,促进物质传导,其结果是,能够使吸收器或吸收式冷冻系统本身达到小型化,在长期使用时也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备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添加至二成分流体中的铁纳米粒子的FE—SEM照片。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添加至二成分流体中的CNT纳米粒子的FE—SEM照片。
图4是制造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二成分纳米流体吸收液的制造装置。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分散CNT纳米粒子(图5a)及铁纳米粒子(图5b)形成二成分纳米流体的各浓度下的ξ电位的绝对值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样品刚分散后(图6a)及经过30天后(图6b)的照片。
图7是表示测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收液的导热率的实验装置的概略图。
图8是比较本发明的实验3中铁与碳纳米管的纳米粒子各浓度不同时采用二成分纳米流体时的吸收率相对于一般溶液吸收率的增加情况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验3中的测定吸收率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电线有限公司,未经LS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3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