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拾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3252.4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笃史;田边稚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双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拾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结构,这种光学拾取装置配备有多种类型的物镜。
背景技术
已知设置有对应于BD(蓝光光盘,注册商标)、DVD(数字通用光盘)以及CD(压缩光盘)等各种光盘的多种类型物镜的光学拾取装置(例如参见下述的现有技术文献)。这种光学拾取装置从光源发射出与光盘类型对应的光束(beam light),用与光盘类型对应的物镜收集光盘上的光束,对关于光盘的信息进行再现和记录。在轴向滑动型(axial slide type)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多个物镜绕轴旋转,以在这些物镜间进行切换,允许各光束进入。在导线悬挂型(wire suspension type)或者板簧支撑型(plate spring supportingtype)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用光学元件分离各光束的光路,以使光束进入对应的物镜。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09-212905中,将偏振光分束器和镜子(mirror)设置在两种类型的物镜的下侧,光束的S偏振成分经偏振光分束器反射进入一个物镜,而P偏振成分透射通过偏振光分束器后经镜子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在日本专利No.3031220中,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设置两种类型的物镜,在这些物镜的下侧设置带分束器(其是偏振光通量分离元件)的棱镜以及光路转换元件,并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和厚度方向上设置其它光学元件,光束的一部分透射通过带分束器的棱镜的偏振表面,进入一个物镜,光束的另一部分被带分束器的棱镜的偏振表面和反射表面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5-327338中,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设置两种类型的物镜,在这些物镜的下侧设置包括有光分束器和镜子的光通量分离/上升部分,并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和厚度方向上设置其它光学元件,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的其中一束被光分束器反射,进入一个物镜,另一光束透射通过光分束器后被镜子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6-24351中,在光盘的径向上设置两种类型的物镜,在这些物镜的下侧设置包括液晶元件或者偏振光分束器和镜子的光路切换单元,在光盘的径向上还设置其它光学元件,一个光束被液晶元件或者偏振光分束器反射,进入一个物镜,另一光束透射通过液晶元件或者偏振光分束器后被镜子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4-295983中,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设置两种类型的物镜,在各物镜的下侧以不同的高度设置镜子,两个独立的光学系统台(block)设置为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沿着各镜子排列,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中从对应的光学系统台射出来的一束被一个镜子反射,进入一个物镜,另一光束被另一个镜子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此外,在该专利公开中,在物镜的下侧设置作为光分束器的镜子和另一镜子,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中从对应的光学系统台射出来的一束被作为光分束器的镜子反射,进入一个物镜,另一光束透射通过作为光分束器的镜子后被另一个镜子反射,进入另一个物镜。
但是,由于在轴向滑动型光学拾取装置中旋转物镜需要复杂的机构,并且要求其旋转精度必须高,所以成本加大。当如同日本专利No.3031220、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5-327338、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4-295983那样将两种类型的物镜设置在光盘的切线方向上时,即使采用原理简单、稳定性高的三光束方法来检测循迹误差信号,由于对各个物镜来说,主光束和从光束(sub-beam)的光点的排列方向(lining direction)相对于光盘轨道的角度不同,所以不能以至少一个物镜将主光束和从光束都发射到同一圆环的轨道上,因此不能准确地检测循迹误差信号。另外,当如同上述所有现有技术文献那样将大量光学元件设置在光盘的切线方向、径向或者厚度方向上排成一列时,光学拾取装置在设置方向上尺寸变大。另外,当如同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4-295983那样将多个独立的光学系统按照光盘的类型来设置时,元件数目很大,成本加大,并且光学拾取装置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配备有多种类型的物镜的光学拾取装置,在这种光学拾取装置中,可通过三光束方法准确地检测循迹误差信号,从而实现低成本、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船井电机株式会社,未经船井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32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