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4841.4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1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健;金成健二;紫村大;岛田隆司;秋月智雄;铃木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15/01;G03G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将转印 残余 调色 剂转印至 图像 承载 部件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用于使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充电,并将已充电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从而从中间转印部件上除去调色剂。
背景技术
迄今,使用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称为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装置、激光束打印机等。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通过第一转印处理和第二转印处理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多色图像)等。
也就是,首先,对于第一转印处理,作为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简称为“感光部件”)(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用作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可转印的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该中间转印部件也用作图像承载部件)上。
通过相对于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执行第一转印处理,由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构成的多重调色剂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随后,对于第二转印处理,调色剂图像(其上面叠加有多个颜色的调色剂材料并形成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一次全部地转印(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例如纸张等的表面上。
在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调色剂作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转印剩余调色剂,残余调色剂)而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因此,为了除去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提出了下面的成像装置,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50167中所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50167中公开的成像装置有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布置在第二转印位置的下游侧的充电单元以及布置在第一转印压合区上游侧的充电单元。充电单元使得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成极性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电势的极性相反。也就是,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成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相反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第一转印的同时通过第一转印压合区而转印和返回至感光部件的表面(在该系统中,调色剂在转印的同时被收集)。返回感光部件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由对着感光部件的清洁部件来收集。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1134中,已经提出了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它有充电器(接触类型充电部件),用于使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具有多个成像单元(下文中称为“站”),各成像单元有图像承载部件和用于装入从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并通过不同种类(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根据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专门的废调色剂容器,且唯一的盒的更换频率增大,因此并不经济。因此,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1134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通过仅仅增加盒的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该容器中),盒(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其中)的更换频率降低。不过,它有这样的不便之处,即盒通过增加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而变大。此外,当并不用于成像的废调色剂反复收集在该盒中时,具有较大容量的废调色剂容器将很快充满废调色剂。
对于另一相关技术,在美国专利No.6473574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通过该方法,在形成测试图像时或发生卡纸时引起的调色剂和作为起雾调色剂而保留在运动部件上的调色剂中的一个分配至不同站并进行收集。不过,根据在美国专利No.6473574中所述的发明,用于第一转印的定时(timing)和用于清洁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定时不同,它花费一定时间来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于收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根据模式而不同,从而防止收集的废调色剂集中在一个图像承载部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