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4890.8 | 申请日: | 200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万场则夫;古桥勉;小村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9G3/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要求2007年3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78693号的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具备以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中被分时驱动的像素电极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显示装置中,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不论大型小型,其利用都飞速扩大。在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的驱动是选择驱动多个扫描线(栅极线)中的1个扫描线、并从多根信号线(数据线)对各像素供给信号电压。即,利用1个扫描线和1个信号线控制1个像素。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188395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在1个信号线上连接两个像素,两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被1个栅极线控制,另一个像素被与控制一个像素的栅极线相邻的栅极线控制,由此将信号线数削减为1/2。
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265045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对由相邻的两个栅极线控制的两个像素从1根信号线分时供给信号电压,由此将信号线数削减为1/2。
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188395号公报中,由于在由两个TFT元件控制的像素内需要进行用来传送栅极信号及信号电压的布线,所以开口率降低。此外,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265045号公报中,在从1个信号线向两个像素供给信号的情况下,栅极线的根数也增加,所以开口率降低。这些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188395号公报及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5-265045号公报记载的技术,都从1个信号线向两个像素供给信号电压,所以只能处理2分割驱动。因而,在使用产品化不断发展的3分割驱动(RGB分时驱动用)用的LSI(从1个信号线分时输出RGB各自的信号电压的LSI)的情况下,电路结构变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是使相邻的两个栅极线的选择状态(开启关闭状态)不同,从1个信号线向3个像素供给信号电压。即,如果设栅极线为a、b,则3个像素中的1个仅通过栅极线a成为选择状态,另一个像素仅通过栅极线b成为选择状态,最后的像素在栅极线a、b都开启时成为选择状态。
此外,在经由连接在3个像素上的TFT从信号线供给信号电压的情况下,经由信号电压的供给路径使用像素电极。
以上,根据本发明,发挥以下(1)到(7)的效果。
(1)由于能够削减信号线的数量,所以开口率提高。
(2)由于对像素需要的布线数变少,所以能够实现高精细面板。
(3)由于能够削减信号线的数量,所以能够削减周边电路的端子数,能够削减成本。同时,由于连接数减少,所以能够削减故障发生量。
(4)由于能够从1根信号线对3个像素分配信号电压,所以能够挪用RGB分时用的LSI,能够抑制成本。
(5)在将信号电压在像素内传送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用透明像素电极,所以能够不降低开口率而实现高精细面板。
(6)如果是相同的布线数,则能够增加像素数而提高精细度。
(7)如果是相同的像素数,则能够减少布线数而提高开口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像素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时间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像素结构图。
图4是图3的时间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像素结构图。
图6是图5的时间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像素结构图。
图8是图7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滤色器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像素结构图。
图11是图10的时间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像素结构图。
图13是图12的时间图。
图14是表示图12的滤色器的配置例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像素结构图。
图16是图15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图,图2是表示其驱动方法的时间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通过两个栅极线和1个信号线对3个像素分配信号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医用多头胸带
- 下一篇:安全无端口晶状体乳化针套筒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