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理文档数据的方法和数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5648.2 | 申请日: | 200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英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文档 数据 方法 数据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文档数据的方法和包括文档数据的数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信息技术(IT)环境。IT环境开发使得例如CPU处理能力、诸如RAM、硬盘驱动器和可取出磁盘的存储设备的容量、通信速度、扫描仪的扫描分辨率以及显示器的显示分辨率提高。
与此相关的是,大量电子文档可被容易地复制(拷贝)和分发到许多位置。
这样,文档分发变得方便。但是,同时,可以说容易发生机密信息和私有信息的泄漏。需要努力防止这种信息泄漏。
例如,常常使用以集中方式在服务器内管理文档数据并且在分发数据时请求口令输入的方法。另外,常常使用在数据被加密后分发数据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只有具有口令或者解密密钥的人才可浏览文档。
提出了一种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02-183141内所述的方法。根据此方法,响应于来自浏览终端的对于浏览文档的许可的请求,文档管理服务器发出浏览许可和唯一代码。浏览终端接收到该浏览许可以浏览文档,并且将该唯一代码插入该文档以更新该文档。
在分发之后如何处理所分发的数据是不清楚的。换句话说,可以说:在分发之后数据处于无管理状态。考虑到近年来的网络开发,数据可溯性非常重要以便提高信息管理的确定性。因此,可设想可使用日本专利公布No.3383793内所述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内容拷贝机从其中嵌入有内容ID的内容拷贝原件中读取内容ID,并且经由网络将读取的内容ID和拷贝事件属性的信息传输给内容ID管理中心。内容ID管理中心从接收到的内容ID获得内容的原件,向原件提供新的内容ID,记录内容ID和拷贝事件属性的信息,将新的内容ID嵌入到内容的原件,并且将结果返回给拷贝请求源。内容拷贝机输出返回的原件作为拷贝结果。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03-99303公开了一种涉及数据结构的发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04-102627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原始文档和复制文档之间的相关性的方法。
每天都在生成新的文档数据。另外,如上所述,大量的生成数据可被容易地复制和分发。因此,需要大的服务器来跟踪数据存在的位置,并且以集中方式在服务器内管理数据,这会导致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了解数据的位置而不使用服务器或其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文档数据管理方法是一种用于管理文档数据的方法,其中该文档数据是用于再现文档的数据。该方法包括:通过复制该文档数据生成其它文档数据,并且将该文档数据与指示该其它文档数据的子标识数据组合成一个单元。
优选地,可将该文档数据与父标识数据组合成一个单元。父标识数据指示哪些其它文档数据被复制以生成该文档数据。
此外,可使用以下方法管理文档数据。在可通过复制作为原始文档数据的第一代文档数据生成第二代文档数据且可通过复制第n代文档数据生成第(n+1)(n≥2)代文档数据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将第一代文档数据和子标识数据组合成一个单元,该子标识数据指示通过复制该第一代文档数据生成的第二代文档数据,以及将第k(k≥2)代文档数据与父标识数据组合成一个单元,该父标识数据指示哪些其它第(k-1)代文档数据被复制以生成第k代文档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5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