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5698.0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侯舒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0 | 分类号: | G06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大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围设备 数据传输 装置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具体涉及一种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含有中央处理器(CPU)的嵌入式系统中,为了提高存储器和CPU的使用效率,通常采用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现有技术中,每一个外围设备都有其对应的DMA控制器,DMA控制器一般集成在南桥中。当将数据从第一外围设备传输到第二外围设备中时,其所要经过的传输路径很长。在读周期,第一外围设备的DMA控制器通过连接在南桥和该第一外围设备间的总线获取该第一外围设备中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另一连接在南桥和北桥间的总线传送到北桥中,然后由北桥将数据通过连接在北桥和存储器间的总线将数据暂存到存储器中;在写周期,暂存在存储器中的数据经总线被传送到北桥,该数据再由北桥通过总线传送给南桥中的第二外围设备的DMA控制器,该第二外围设备的DMA控制器将该数据存储到第二外围设备中。
因此,通过DMA方式进行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时,由于数据是暂存在存储器中的,其数据传输的路径很长。若能找到一种缩短数据传输路径的装置和方法,将会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上述的总结,从后续的说明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连同附图,此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变得很明显。
此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和方法,用于外围设备间的传输,以防止上述的缺点。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外围设备与第二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该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暂存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的读取信息从第一外围设备中读取该数据。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该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存储信息将该需要传输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外围设备中。暂存单元,连接于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并与该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集成在同一芯片中,用于暂存该第一控制单元读取的需要传输的数据,并将该需要传输的数据传送给第二控制单元。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用于控制第一外围设备与第二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根据读取信息从第一外围设备中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将该需要传输的数据暂存于暂存单元中;以及根据存储信息将该暂存单元中的该需要传输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外围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数据传输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将外围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暂存在暂存单元中,避免了由于数据暂存在存储器中而带来的传输路径过长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包含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图。
图2是采用DMA方式将I/O设备中的数据传输到硬盘中时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图。
图5是采用改进后的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将I/O设备中的数据传输到硬盘中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下列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然而应可了解到下列实施例并非绝对为本发明的限制,而是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
在概述本发明的各种态样之后,将详细参照如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叙述。虽连同这些图描述本发明,绝无意图限制本发明至在此发明的实施例。相反地,所有替代、变更以及等效者应落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内。
应注意到在此呈现的图示仅供图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定特征与态样。从在此提供的叙述可理解得到实现多种替代实施例与实施而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
亦应注意到在此呈现的图示并非按比例绘制。某些构件的比例并非与其它构件的比例成正比,以提供详尽的描述以及强调本发明。
参照图1,这是传统的包含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图。计算机系统架构图包含了中央处理器101、北桥103、存储器105、南桥107以及相关的外围设备。为了使图示清晰,外围设备只标出了第一外围设备109和第二外围设备111,需要传输的数据是从第一外围设备109传送到第二外围设备111中。外围设备包含了硬盘在内的各种输入输出(I/O)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5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