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6114.1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严卫林;王大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F16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312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广泛应用于液压、真空、燃气传输及制冷系统中,对实现管路的自动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制冷系统中的电磁阀为例,图1是目前在空调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磁阀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进口管1,阀座2,出口管3,钢球4,套管5,动铁芯6,弹簧7,静铁芯8,阀口9和线圈10;其中进口管1和出口管3交汇于阀座2,套管5与阀座2相连,线圈10位于套管5的外部,套管5内是静铁芯8、动铁芯6和两者之间的弹簧7,在线圈10断电时,动铁芯6和静铁芯8相隔一定距离L2,动铁芯一端具有容置部62,容置部62容纳钢球4;这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动铁芯6的容置部62与钢球4通过压接紧密接触,容置部62、端部61与钢球4之间没有间隙。通常进口管1和出口管3内的冷媒存在着压力差,当线圈10通电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动铁芯6克服弹簧7的弹力和进出口端的压差力,带动钢球4脱离阀口9移动L2距离与静铁芯8吸合,电磁阀开启,冷媒从进口管1经过阀口9流入出口管3;当线圈10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动铁芯6在弹簧7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钢球4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封闭阀口9,则电磁阀关闭,动铁芯6和钢球4的往复动作实现了对管路的开闭控制。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普及与增强,制冷系统中普遍使用的R12、R22等制冷剂,由于其中含有的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已逐渐被无氟利昂的环保制冷剂替代,如R410A等;但是,R410A冷媒的蒸发压力比R12、R22大,冷媒循环工作时在电磁阀的进出口端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导致现有结构中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带动动铁芯移动,引起电磁阀开启困难或动作不可靠。因此,相对于在含氟冷媒系统中的电磁阀,在环保冷媒系统的电磁阀需要更大的电磁力以克服更大的压差力,保证电磁阀可靠动作。
同样地,在水、油、非腐蚀性气体及蒸汽等流体环境的各类电磁阀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进出口端的压力差增大,线圈通电提供的电磁力不足而导致电磁阀开启困难或动作不可靠,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大铁芯直径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因为相同条件下铁芯越大通电产生的电磁力也越大,从而能够克服更大的压差力动作,但是,增加铁芯直径的同时也使材料的成本相应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电磁阀整体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增大铁芯直径而能够保证电磁阀可靠动作同时不增加成本的电磁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阀座(2)和与阀座(2)相连的套管(5)以及套管(5)外部的线圈(10),所述阀座(2)具有阀口(9)并固定有介质进口管(1)和出口管(3);所述套管(5)内具有静铁芯(8)和动铁芯(6),所述动铁芯(6)的一端与静铁芯(8)之间设置有弹簧(7),另一端具有容置部(62)和端部(63),所述容置部(62)容纳密封件(4),密封件(4)对所述阀口(9)进行开启和关闭,沿动铁芯运动的方向,所述端部(63)与密封件(4)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电磁阀开启时,动铁芯(6)向静铁芯(8)移动,动铁芯(6)的端部(63)卡住密封件(4),所述容置部(62)与密封件(4)具有间隙距离。
优选的,开阀时所述容置部(62)与密封件(4)的间隙距离小于闭阀时动铁芯(6)与静铁芯(8)之间的距离。
所述电磁阀在闭阀状态下,所述动铁芯(6)的容置部(62)紧贴密封件(4),动铁芯(6)的端部(63)与密封件(4)之间有间隙。
在所述电磁阀中所述的动铁芯(6)整体由软磁材料组成。
优选的,在所述电磁阀中所述的动铁芯(6’)包括软磁材料组成的导磁本体(68)和不导磁材料组成的密封件固定部(69),所述导磁本体(68)的一端设置弹簧(7),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件固定部(69)紧密配合连接并形成容置部(62’)。
所述的密封件固定部(69)与所述的导磁本体(68)的一端由过盈配合的方式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磁本体(68)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凹槽(683),所述的密封件固定部(69)的内表面设有凸起(693),密封件固定部(69)与导磁本体(68)的一端通过所述凸起(693)与凹槽(683)配合的方式紧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件固定部(69)与所述的导磁本体(68)的一端通过在接触面形成嵌入点的方式紧密连接。
所述的密封件(4)为钢球,所述的导磁本体(68)中与钢球接触部分设置为与钢球相匹配的圆弧(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