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反应器的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6162.0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直树;福薗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G0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反应器 温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反应器的温度控制方法,更详细地说, 涉及在使用流化床反应器实施气相放热反应时,可更精确地控 制反应器内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气相放热反应工业上制造对制造各种合成树脂和合 成纤维有用的单体时,广泛使用流化床反应器。作为工业上实 施的气相放热反应的代表例子,可列举部分氧化反应、氨气共 存下的氨氧化反应等的连续氧化反应。在连续氧化反应中,作 为目标产物的部分氧化产物的氧化稳定性由于通常并不那么 高,因而伴随着反应的进行、即伴随着反应转化率的上升,进 行目标产物的连续反应。其结果,有完全氧化产物增加、目标 产物的选择率降低的倾向。因此,以转化率与选择率之积得到 的目标产物的收率在某转化率上具有极大值。例如,非专利文 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关于通过丙烯的氨氧化反应进行的丙烯 腈制造,通常在转化率为85~95%时,收率为最高值。因此, 为了经济地、更有利地制造目标产物,将反应的转化率控制在 优选范围是极其重要的。当然可以认为,这并不限于氧化反应, 对一般的气相放热反应也成立。
另一方面,与其它的反应器形式、例如固定床式的反应器 相比,作为流化床反应器所具有的优点之一,可以列举出反应 器内的热移动快、比较容易控制反应温度。使用流化床反应器 实施气相放热反应时,在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时,通常使用如 下方法,即,基于设置于反应器内的温度检测器所检测的温度 来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在 至少一个除热管中以可变速度流过冷却介质,通过调节其流量, 从而可控制温度的流化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温度调节方 法。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内容:在供给液体及其蒸气的 混合物作为冷却介质时,通过调节基本上一定流量的蒸气中所 混合的液体的流量来控制温度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田中铁男、“丙烯腈制造技术的进步”、日化 协月报、社团法人日本化学工业协会、昭和46年10月号、p551 -561
专利文献1:WO95/21692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269733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气相放热反应的原料的转化率依赖于催化剂的活性, 且在催化剂活性上升的同时转化率也上升。此外,催化剂活性 依赖于反应温度,除了酶反应这样的例子以外,通常反应温度 上升的同时,催化剂活性上升。进而,例如氧化反应的情形中, 部分氧化产物与完全氧化产物的生成能相比较时,可知完全氧 化产物(例如CO2)更稳定,如果完全氧化反应的贡献率上升, 则反应体系全体的放热量增大,这是不言自明的。可认为这对 一般的气相放热反应也成立。
因此,气相放热反应中,假如反应温度因一些原因而上升 时,趋向于显示如下循环动作:1)温度上升的同时催化剂活性 上升、2)伴随催化剂活性上升而反应的转化率上升,从而进行 连续反应、3)供给的原料当中实际反应的量增加,此外,伴随 连续反应的进行,更稳定的产物的贡献增加,从而反应体系全 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增大、4)结果,反应温度进一步上升。 当然反应温度降低的情形也同样,是显示反向的循环动作,在 任一情形中,由于温度在反应器的局部位置发散,成为产生反 应器内温度分布的原因,进而在极端的情形中,反应器全体的 温度发散并有可能导致反应器的热失控、反应停止。因此,在 气相放热反应中,为了经济且更有利地制造目标产物是不必说 的,为了稳定地持续反应,精细地控制反应温度是极其重要的。
像这样,鉴于气相放热反应中的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根据 反应,传统上的温度控制并不充分,要求进一步精确的温度控 制。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流化床反应器实 施气相放热反应时,可更精确地控制流动反应器内的温度的温 度控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电源电感电流控制技术
- 下一篇:一种高效缓释牡丹移栽生根剂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