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净化助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6885.0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明;徐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晓明;李永明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3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净化 助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上使用的附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净化排放气体并增强发动机动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的能耗与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增强发动机的动力、降低能耗,以及如何使排放的气体更加得到净化,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的课题。一方面,能源的紧张,车辆的迅速增加,油价的不断上涨,对汽车的经济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汽车的经济性与耗油量有关,与汽车的性能和寿命有关。降低油耗,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寿命都可以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就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标准。过量的污染是由于燃料的燃烧不完全,即燃烧效率低造成的。另外,这种不完全燃烧还造成了大量的积碳现象,而积炭会影响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输出,成倍增加发动机各磨损副的磨损,大大缩短发动机的寿命。
目前人们想出了许多方法使燃油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效率并使排放的气体得到净化。如日本的一项专利技术是在排气管中置入一蛇形管加热器,在化油器的节气门下安装混合器。节能净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气缸内活塞往复运动的吸力,把空气滤清器的洁净空气吸入蛇形管加热器内,经排气管中的高温废气加热,然后经空燃比调节器进入混合器内,与化油器来的低温混合气混合,从而提高了混合气的温度,改善了燃油雾化效果。热气进入量由空燃比调节器控制。该装置的缺点是蛇形管加热器堆积在排气管内,时间久则会积碳,影响发动机排气,损耗功率。还有其它一些设计,只能从某一途径节油或净化。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功能较为单一,有的成本高昂、设备复杂,有的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有的副作用较大,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能有更好的途径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置于发动机系统中,促进燃油燃烧,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净化废气排放的发动机净化助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是:
一种发动机净化助力装置,为一圆筒形结构,它有一个不锈钢内管,内管的外层覆有搪瓷层。在内管外套有一个不锈钢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外管上紧套有一个叶轮式的散热片。在内管的进、出口两端各盖有一个顶盖,顶盖的下部紧扣在外管上。顶盖的底端与外管之间安有密封圈。进气口处的顶盖顶端与内管之间留有气源入口,出气口处的顶盖顶端与内管之间留有气源出口。
本发明利用空气从内、外管之间的空隙通过时被电离产生臭氧,增大发动机的动力,并使排放的尾气净化程度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2、有助于燃油的充分燃烧,增加了发动机的动力,并减少了发动机中积碳的产生,使发动机寿命延长。
3、使发动机排放废气被有效净化,减少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内管,2搪瓷层,3外管,4散热片,5顶盖,6密封圈,7气源入口,8气源出口,9卡头,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属于一种发动机净化助力装置,安置于燃油机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空气出气管中,也可以安装在发动机的废气回收管内。它为一圆筒形结构,有一个不锈钢内管1,内管1的外层覆有搪瓷层2。在内管1外套有一个不锈钢外管3,内管1和外管3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外管3上紧套有一个叶轮式的散热片4,散热片4为铝材制作,便于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保护净化助力装置。在内管1的进出口两端各盖有一个顶盖5,顶盖5的下部紧扣在外管3上。顶盖5的底端与外管3之间安有硅胶制作的密封圈6。进气口处的顶盖5顶端与内管1之间留有气源入口7,出气口处的顶盖5顶端与内管1之间留有气源出口8。在顶盖5内有一圈卡头9,不但把顶盖5牢固地扣在内、外管的外部,而且使气源入、出口与内管1中的间隙以及内、外管之间的间隙得以保障。当顶盖5扣紧后,由于有密封圈6的作用,空气只能从内管1和外管3之间流通,不会从其他道路外溢。在散热片4中部的对称部位有一对固定板10,用于利用螺栓或其他连接方式将此装置固定在需安装的部位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发动机工作时,蓄电池或发动机的低压经点火线圈或其他装置变为脉冲高压,分别连接到内管1与外管3,内管1与外管3上被通以的电压极性相反(散热片4、顶盖5与外管3接触,为同一极性)。由于在内管1的外层覆有搪瓷层2,有效地起到绝缘作用,内、外管间不会产生短路。此时空气流通进入本装置(见图2中箭头方向),主要从当中通过,但有一部分进入气源入口7,从内管1和外管3之间通过。在高压脉冲电的作用下,强烈的放电作用使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产生臭氧。臭氧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参加燃烧过程,使燃气更好地提高功效,燃烧充分,不但增强了发动机的动力,而且使排出的废气被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晓明;李永明,未经徐晓明;李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火防爆管道安全阀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具有其的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