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水井化学树脂型固砂剂及防砂工艺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7290.7 | 申请日: | 200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覃忠校;赵明宸;赵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忠校 |
主分类号: | C09K8/575 | 分类号: | C09K8/5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化学 树脂 型固砂剂 工艺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出砂的油水井所进行的固定、防砂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油水井化学树脂型固砂剂及防砂工艺技术。
二、背景技术:
在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油水井出砂现象十分普遍,危害严重:引起套管变形、错断造成油井报废;卡泵致使管杆弯曲,油井停产;磨蚀采油设备;砂埋油层,使油井供液不足、水井注不进水。地层出砂使油水井无法正常生产,已成为制约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油水井出砂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的激光割缝(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技术、挂滤砂管防砂工艺以及化学法的覆膜砂防砂技术、抑砂剂防砂技术、脲醛树脂固砂剂等,这些防砂工艺在矿场应用中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都存在不少局限性。如激光割缝(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具有地层充填密实,挡砂强度等高优点,但留井的防砂管柱使后期作业难度大,往往需大修作业,处理费用高,此外,不能应用于套损井、小眼井等特殊井况的地层防砂;挂滤砂管则挡砂效率低;抑砂剂固砂能力差,不适用于出砂严重的地层防砂;覆膜砂胶结强度低,不能满足较大采油压差要求;脲醛树脂固砂强度高,但多段塞注入,施工复杂且地层渗透率损失大,降低油井产能。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砂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以上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防砂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防砂效率高、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对于维持油水井正常生产,促进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油水井化学树脂型固砂剂及防砂工艺技术,解决由于出砂导致油水井的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化学树脂型固砂剂(指重量百分比含量)配方为:有机硅树脂5~10%、分散剂(糠醛)15~20%、互溶剂(乙醛)10~15%、固化剂(偏磷酸)10~15%、破乳剂15~20%、苯胺改性酚醛树脂15~20%、盐酸25~30%、三乙醇胺5~10%、硫酸铝5~10%、0P10:5~10%。
本发明的防砂工艺为先选择供液能力、渗透性好的、油井固井质量良好,没有层间串槽;油层温度在30-120℃的出砂井;
将苯胺改性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分散剂、互溶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倒入池子中,加水搅拌均匀,再加入固化剂,并充分混合均匀,边搅拌边注入。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树脂型固砂剂是一种水分散型复合固砂剂;
2、属于分子量分布较宽,平均分子量较低的复合树脂型固砂剂;
3、将这种固砂剂分散于清水中,并挤入出砂目的层,固砂剂分子中的多种强极性基团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地层砂粒结合;
4、在地层条件下,低分子量的树脂发生缩合反应,进一步形成了不溶、不熔的体型高分子,将地层砂牢固地固结起来。
5、用于分散树脂的清水占据了地层的大部分孔隙,从而保证地层具有较高的渗透性。
四、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施工的方框流程图。
各方框序号代表:1——冲砂至设计要求位置;2——按设计要求下入施工管柱;3——对油层预处理,预处理剂需与树脂配伍性好;4——正替树脂型固砂剂;5——挤树脂型固砂剂;6——挤顶替液;7——待压力自然扩散后缓慢提出施工管柱;8——侯凝72小时后完井。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固砂剂配方是针对油水井现使用的防砂剂的所进行的改进,各种药剂配方重量的百分比为:有机硅树脂5~10%、分散剂(糠醛)15~20%、互溶剂(乙醛)10~15%、固化剂(偏磷酸)10~15%、破乳剂15~20%、苯胺改性酚醛树脂15~20%、盐酸25~30%、三乙醇胺5~10%、硫酸铝5~10%、0P10:5~10%。
实施防砂方法为如方框图所示:
1——选择供液能力、渗透性好的出砂井,冲砂至设计要求位置;
2——按设计要求下入施工管柱;
3——原油粘度>1500mPa.s、含水<80%或长期注聚的出砂井,防砂前必须对油层进行预处理,以免因地层砂表面粘附原油或吸附聚合物而影响固结强度。同时,对于单层出砂井,油层射开厚度最好小于5m;对于多层出砂井,必须采用分层防砂,层位最好为2-3层,油层总厚度最好不超过15m。预处理剂需与树脂配伍性好;
4——正替树脂型固砂剂,挤注压力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若油层有堵塞时必须先解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忠校,未经覃忠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