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7541.1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医;杨福生;赵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郑州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6 | 分类号: | B60K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 琦 |
地址: | 201201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发动机寿命损耗日益成为世界各大整车制造企业的关注点。
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发动机寿命损耗主要取决于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制造精度与配合精度。
第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材质和结构。
第三,发动机的取气方式。
其中,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第三点所提及的取气方式通常分为:车体前部取气、发动机舱内部取气、车体外侧取气。
在采用车体前部取气方式的取气系统中,进气孔位于车身的最前端、正对汽车前进方向,一般位于车身前隔栅处,且进气孔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空滤器相连。这样,在汽车前进的过程中,气流经由进气孔、管路即可流至发动机空滤器。
由于车体前部取气的进气孔位于车身的最前端,因而气流流量大且清洁度高。但是,车体前部取气的取气系统,对于管路和车身空间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发动机位于车身前部,即发动机前置,则由于取气系统的管路较短,适合采用车体前部取气的方案;如果发动机位于车身中部或后部,即发动机中置或后置,则由于取气系统的管路较长,很难满足对于管路和车身空间的要求,因而并不适合采用车体前部取气的方案。
例如,现有一款发动机中置的汽车,为采用车体前部取气的方案,取气口与空滤器之间管路长度达到了约1.5米,成本较高、且为了布置该管路占用了大量的车身空间。
发动机舱内取气的进气孔一般位于发动机附近,且进气孔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空滤器相连,对于车身空间的要求较低。但不论是发动机前置、中置还是后置,由于发动机舱内取气的进气孔距离发动机太近,所进气流的温度会随着发动机运转发热而升高,从而气流密度会逐渐降低,使得进入发动机的气流利用率较低,造成发动机功率损失。
车体外侧取气的进气孔可位于车体后部、或车体左侧、或车体右侧,且进气孔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空滤器相连。但不论是发动机前置、中置还是后置,车体后部取气,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汽车运行时其前轮经过所带起的尘土向车体后部与左右飞扬,造成通过进气孔所进气流的清洁度质量很低,对发动机空滤器与发动机本身的寿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车体左、右侧取气,则对车体侧围的空间位置与管路要求很高,常见的货车较多采用进气孔位于驾驶室与货箱之间、或者位于车体中立柱内的车体外侧取气方案,某些车辆管路长度达到了将近2m。
可见,对于发动机中置和后置的车身布局,取气系统如果采用现有车体前部取气方式,则虽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气流且气流清洁度高,但其管路结构较为复杂、占用较大的车身空间、且成本也较高;如果采用现有发动机舱内取气方式的取气系统,则由于进气气流密度低,因而会降低发动机功率;而如果采用现有车体外侧取气方式的取气系统,则由于清洁度较差,因而会降低发动机功率、并缩短发动机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对于发动机中置和后置的车身布局,能够在不影响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简化取气系统的管路结构、节省车身空间、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包括:车身前横梁、车身后横梁、车身纵梁、软管、以及位于所述车身纵梁上方的地板;
所述车身纵梁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所述U型槽与所述地板构成封闭腔;
所述封闭腔在所述车身纵梁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车身纵梁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前横梁,所述车身前横梁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具有进气孔;
所述车身纵梁具有第二开口的一端安装在车身后横梁,所述第二开口被所述车身后横梁封闭;
所述封闭腔的上表面具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地板;所述地板具有一空心凸台,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空心凸台上表面;
所述软管的一端接自所述出气孔、另一端连接至发动机空滤器。
所述软管接自所述出气孔的一端外侧具有朝向另一端的翻边,所述翻边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气孔、且穿过所述出气孔并位于所述空心凸台上表面的下方。
所述软管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空滤器的一端,通过卡箍卡紧密封于所述发动机空滤器。
所述封闭腔内部在平行于所述车身纵梁延伸的方向上具有隔断;
所述隔断将所述封闭腔体隔断为上下两个腔体。
所述隔断在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位置具有一通孔。
所述隔断由多段不连续的隔断面构成。
任意两段所述隔断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对应所述出气孔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郑州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郑州轻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绞紧器
- 下一篇:金属管件喷码送料夹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