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光-自发光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7570.8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武 |
主分类号: | C08K7/00 | 分类号: | C08K7/00;C08L33/00;C08L23/00;C08L69/00;C08L81/06;C08L83/04;C08L63/00;C09K11/00;B32B33/00;B32B27/14;B32B27/04;B32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2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透明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特别是用蓄光-自发光材料与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制造的玻璃制品。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02125081.2《蓄光-自发光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公开如下内容:蓄光-自发光玻璃由多种离子激活的蓄光-自发光材料和基质玻璃组成,基质玻璃是低熔点玻璃或常规硅酸盐玻璃。制造方法为在常规硅酸盐玻璃成形过程中掺入蓄光-自发光材料或将低熔点玻璃颗粒与蓄光-自发光材料充分混合后,在700-1100度温度热处理成蓄光-自发光玻璃。
中国专利ZL98101173.X《一种蓄光性发光塑料》公开如下内容:本发明由树脂、蓄光性发光粉、玻璃粉或玻璃微珠三种成分组成,其制备方法是以树脂为载体,使用玻璃粉或玻璃微珠为填料,将三种成分加热混合、熔融、造粒既得蓄光性发光材料。
上述专利未涉及到用有机树脂和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与蓄光-自发光材料制造玻璃的方案,更未涉及到蓄光-自发光颗粒作为点光源,通过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的光折射和光漫反射和光叠加,增强蓄光-自发光玻璃的亮度,实现玻璃整体发光的方案和理论。也未涉及到用颗粒末冶金方法在不同部位放置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的蓄光-自发光材料,显示图案或文字。
上述方法专利未涉及到用有机树脂和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与蓄光-自发光材料制造玻璃的方法,更未涉及到用颗粒末冶金的方法制造蓄光-自发光透明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1、通过在有机透明树脂玻璃中加入蓄光-自发光材料和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通过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的光折射和光漫反射和光叠加,增强蓄光-自发光玻璃的亮度,解决现有玻璃因直射光线产生光阴影问题和光线反射产生的光污染问题。2、蓄光-自发光材料熔融在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蓄光-自发光材料以球形点光源通过球形透明颗粒向四外照射,通过光叠加,制造成自发光玻璃。3、蓄光-自发光材料熔融在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或熔融在有机透明树脂玻璃中,不吸水,不氧化,提高蓄光-自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3、用透明丝替代球形透明颗粒,制造蓄光-自发光防弹透明有机玻璃。4、通过在不同部位放置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的蓄光-自发光材料,不同颜色的蓄光-自发光材料,在有机透明树脂玻璃中显示图案或文字。4、提出四种蓄光-自发光透明玻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蓄光-自发光透明玻璃,包括:透明有机树脂,蓄光-自发光材料,透明SiO2颗粒或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附料,透明有机树脂中均匀分布一种或多种蓄光-自发光材料和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玻璃颗粒。蓄光-自发光材料可以是蓄光-自发光颗粒加入透明有机树脂中,还可以是将蓄光-自发光材料熔融在球形透明SiO2颗粒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或球形透明有机树脂颗粒内,然后,加入透明有机树脂中,蓄光-自发光材料以球形点光源通过球形透明颗粒向四外照射,通过光叠加,光干涉,制造成无光阴影和光反射光污的自发光玻璃。
在具有抗冲击的防弹玻璃中,球形透明SiO2颗粒用透明SiO2丝替代或球形透明无机玻璃颗粒用透明无机玻璃丝替代或球形透明有机玻璃颗粒用透明有机玻璃丝替代。
自发光广告屏和标牌的制造是在蓄光-自发光透明玻璃内不同部位放置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的蓄光-自发光材料,通过球形透明颗粒的光折射,在有机透明树脂玻璃中显示图案或文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武,未经王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5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