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以分梳纤维的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7741.7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安克·维克博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格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02 | 分类号: | D01G15/02;D01G15/14;D01G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舒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以 纤维 带有 活动 盖板 梳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
背景技术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通过带盖板的梳棉机(Deckelkarde)获得产品的生产工艺已经从5kg/小时提高到精梳质量下约60kg/小时和分梳质量下约80kg/小时。并且在最差质量的情况下,超过200kg的纤维通过量也变得可能。这种生产上的发展是通过使用全钢针布,改善针布的几何构造,分梳组件以及喂条和成卷的改善得以实现的。然而近几年却没有出现再进一步的生产进展。这可归溯于梳棉机的核心部分不同于梳理装置,即分梳过程本身不能通过回转盖板得到改善。在Melliand纺织报告11-12/2006,第787页的“短时间堆放及漂白过的棉的梳理”(G.Mandl)一文中,试图用固定盖板来构造梳棉机。而活动盖板的作用则完全不同。纤维在活动针布和固定针布间来回活动。现有的梳棉机具有一梳理弓形板,在该弓形板上或者在滑动层上盖板可直接地自行活动。该盖板上具有一针布。分梳过程在固定针布和锡林上固定齿之间进行。盖板棒可形成一可起动的链条结构。该链条上的三分之一部分大约具有35个盖板棒,其可同时进行分梳过程。该链条可通过导向罗拉和支撑罗拉进行控制。在该过程结束后盖板通过一清洗装置进行清洁处理,从而在每次的分梳过程中确保都有新的清洁过的盖板。在活动针布中首先附着上短纤维、梗(Stengel)、叶屑以及一些如棉团(Nissen)的其他杂质,从而在分梳过程中跟棉分离出来。去年关于分梳过程的专利申请中不常涉及到可活动型的盖板。大多数关于盖板棒构造和控制的专利均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的,例如,德国专利DE-OS-2742420中描述的盖板棒的构造,以及DE-OS-2742025中描述的盖板棒链条的传动装置。一些专利申请中提到了盖板棒末端的滑动面及其运动,例如专利DE-OS-3907396、EP1270777和EP0794272。
一些现有的专利文本还涉及到活动针布顶端间的工作距离的调节。EP866153给出了一个对现有技术的很好的概括。其中为了达到一良好的作用,盖板棒上的针布和锡林上针布的外表面形成一角度。所述的角度β是相当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应用于所有的梳棉机。盖板棒针布上针齿的密集度可优选地进行调节,以便达到更好的梳理效果。由于不是所有的针齿都参与分梳过程,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穿经(Einzug)。将盖板棒间距设置成较宽的优选例具有一缺点,即盖板棒容易被折弯或折断,特别是在梳棉机中会引起大面积盖板棒的剥离。
另一组专利申请还涉及到对盖板棒针齿的平均尖端的调节。在传统的梳棉机中,一金属弓形板与锡林的工作外圆平行地设置在锡林的两端面上,从而在其上表面上实现对盖板棒末端支撑面的引导。该圆拱具有一很小的活动范围并通过如5个调整螺钉进行调节。一般而言,盖板棒的顶端与锡林工作外圆间的距离是可以进行调节的。其隔距可以在刺辊(Vorreiβer)端设置得稍大些,而在道夫一端设置得稍小些。在盖板的走向上所述的隔距大约为2/10mm。对分梳过程相当重要的该隔距建议作中心调整。此处,已经用坏了的针布可以被替换,或者是可以轻易地获得针对不同棉类的设置,例如EP1178136、DE196518946或DE19825317中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格特有限公司,未经赫格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