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7773.7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角方章彦;寺地淳;野田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燃料改质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辛烷值低的燃料的点火性好,因此面向利用有利于提高燃烧消耗率的稀薄燃烧、均质混合压缩点火中的燃烧的运行,但是在高负荷运行时容易产生爆燃,因此不利于高负荷运行。另一方面,辛烷值高的燃料由于不容易产生爆燃,因此适合高负荷运行,但是点火性差,因此不利于稀薄燃烧等的运行。如果能够在一个车辆上根据驾驶领域来使用辛烷值不同的燃料,则更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输出和燃烧消耗率两者。因此,已知如下技术:将从车辆外部提供的燃料改质为辛烷值不同的燃料,从而将与运行状态相应的所希望的辛烷值的燃料提供给内燃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9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8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42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的装置中,由于没有考虑改质燃料的剩余量,因此如果例如低辛烷值燃料不够,则需要用高辛烷值燃料来补充该不足部分,因此辛烷值不得不变高,从而在低负荷燃烧时点火性变差并且陷入燃烧不稳定的可能性增大。相反地,如果高辛烷值燃料不够,则需要用低辛烷值燃料来补充该不足部分,辛烷值不得不变低,从而有可能由于爆燃而无法进行高负荷燃烧。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提供给内燃机的燃料的辛烷值产生宽范围的变化也能够防止运行性能恶化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发明要解决的方案
因此在本发明中,具备贮存燃料的一次燃料罐、将来自一次燃料罐的燃料进行改质的燃料改质器、以及贮存由燃料改质器进行改质后的燃料的二次燃料罐,使用来自上述二次燃料罐的燃料或者来自二次燃料罐的燃料和来自一次燃料罐的燃料的混合燃料来运行内燃机。连接在该内燃机的输出轴上而能够连续地调整内燃机转速。另外,具备:二次燃料罐内燃料剩余量检测单元,其检测二次燃料罐内的燃料剩余量;内燃机输出控制单元,其根据基于驾驶员的操作的要求输出,设定内燃机负荷和内燃机转速;内燃机负荷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设定的内燃机负荷来控制内燃机负荷;以及内燃机转速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设定的内燃机转速使用上述无级变速机来控制内燃机转速。而且,根据由上述二次燃料罐内燃料剩余量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燃料剩余量,将燃料剩余量多于规定值时的内燃机负荷及内燃机转速、与燃料剩余量少于规定值时的内燃机负荷及内燃机转速设定为不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设定与由燃料改质器进行了改质的燃料(二次燃料)的剩余量相应的内燃机负荷和内燃机转速,因此在由于二次燃料的剩余量不足而进行使用燃料的切换、从而提供给内燃机的燃料的辛烷值产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由燃料改质器生成不足的二次燃料,一边将该二次燃料补充到二次燃料罐中,一边满足要求输出,从而不引起爆燃、失火等而可实现稳定的内燃机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动力传动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燃料罐到燃料喷射装置的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容许最大负荷的设定流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容许最小负荷的设定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负荷控制和内燃机转速控制的流程的图。
图6是在根据车速和油门开度AP0算出目标驱动力时使用的图表。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燃料罐内的高辛烷值燃料剩余量少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的内燃机负荷和内燃机转速的控制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追加控制的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燃料罐内的高辛烷值燃料剩余量少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的内燃机负荷和内燃机转速的控制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燃料罐内的低辛烷值燃料剩余量少于规定值的情况下的内燃机负荷和内燃机转速的控制方法的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获取伽玛校正特性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