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7877.8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弘洋;陈政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赢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 凤 |
地址: | 美国加州工***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电话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应任何品牌的移动电话,不需搭配任何配套装备即可对移动电话进行充电作业的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工业的发达,通讯产业亦伴随着日新月异,20世纪影响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即属于移动电话的诞生,由于其可以让使用者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随时能与想联络者进行沟通,甚至文字传输、影像传输等,因此至今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至人手支的状态。
然而,由于移动电话在使用时必须消耗预定的电量,无论待机或通话,电池的电量无不在减损,因此随时可对移动电话进行充电以使得其能够保持可使用之状态的充电器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现有移动电话的大厂家不外乎诺基亚、摩托罗拉、易利信、三星电子等,而各家厂商在充电器上各有其不同的规格,为了能让移动电话可以随时进行充电,各家厂商均会提供旅充设备,更进一步地提供有可配合一般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之USB连接端口使用的充电装置。
然而,多数厂商的移动电话在使用USB连接端口进行充电时,USB连接埠均可以顺畅的对行动电话进行充电,惟独摩托罗拉的行动电话因为其电路设计的不同,一般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多必须搭配一升压模块才可以对其移动电话进行充电,而同样的问题亦发生在一般的行动电话车用充电装置上,亦即,一般的行动电话车用充电装置无法直接的对摩托罗拉生产的移动电话进行充电,必须要配合一升压组件方得以进行充电,如此一来,对于具有各不同厂商的移动电话的消费者而言,着实不方便,且另外为了特殊的移动电话再去购买升压组件,又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移动电话车用充电装置在使用上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积极着手进行研发,以期可以解决上述既有结构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研发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应任何品牌的移动电话,不需搭配任何特定装备即可对移动电话进行充电作业的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
本发明的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系包括有一本体,本体一端设有车用点烟器插头,另一端设有USB连接埠插孔,内部则设置有控制电路板,该车用点烟器插头及USB连接端口插孔系分别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控制电路板系具备有连接端口控制软件、微处理单元,其中该微处理单元执行下述处理步骤:
判断与USB连接端口连接之电子组件是否为数据储存用组件装置;
为数据储存用组件装置则执行数据储存组件装置连接,同时对行动电话开始进行充电;
非数据储存用组件装置则不执行连接中断,且持续维持USB连接埠连接;
返回行动电话开始充电。
经由上述之结构及步骤,本发明不需要搭配任何的升压组件即可对任何品牌的移动电话进行充电作业,使用者仅需要利用各品牌移动电话所搭配的USB连接线即可插入本发明的USB连接埠插孔中进行充电,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省消费者另外购买升压组件的经济负担,又可针对任何品牌的移动电话进行车上充电作业,十分符合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微处理单元的处理流程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微处理单元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本体
(100)微处理单元判断是否为储存组件装置
(101)执行数据储存组件装置连接
(102)对行动电话开始进行充电
(103)不执行连接中断,且持续维持USB连接埠连接
(104)对行动电话开始充电
(11)车用点烟器插头
(12)USB连接埠插孔
(20)连接端口控制软件,透过USB连接行动电话
(30)微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系包括有一本体(10),本体(10)一端设有车用点烟器插头(11),另一端设有USB连接埠插孔(12),内部则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该车用点烟器插头(11)及USB连接埠插孔(12)系分别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移动电话车用充电系统的控制电路板为具备有透过USB连接移动电话的连接端口控制软件(20)、微处理单元(30),其中该微处理单元(30)运作时包括下述处理步骤:
(100):判断与USB连接端口连接之行动电话是否为数据储存用组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赢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常赢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