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酸和醇制造酯类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7880.X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余政靖;黄孝平;李明哲;蔡瑞强;程建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余政靖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12;B01J19/2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小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制造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酸和醇制造酯类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改良 的反应蒸馏塔中利用酸和醇制造酯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和乙酸丁酯在工业中皆为重要的溶剂,其可 用于塑料、油类及油墨等,也可用于合成香料的原料。目前文献中有很 多关于乙酸酯类的制造工艺,其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方式:
(i)首先利用预反应器进行乙酸酯化反应,再利用多个回收塔和分相 槽进行酯类产物的提纯和回收,此过程最早由Keyes(1932)提出;然而此 工艺涉及较多的单元而略显复杂,且不利于操作和维持。
(ii)以单一反应蒸馏塔为主的设计,其主要将蒸馏塔分成三段:即反 应段、精馏段和汽提段;其利用均相或非均相催化剂促使反应的进行。
(iii)以两个蒸馏塔为主的制造工艺,此设计主要使用一个反应蒸馏塔 和一个回收塔(如Bock,1997),虽然此设计可以在第二个回收塔塔底得到 高纯度的乙酸乙酯产物,但是塔顶部分的酸-醇-酯三成分混合物需再送回 至第一个蒸馏塔,且第一个反应蒸馏塔塔底的醇水混合物也需要再处理。
上述方法中,最先进的技术为单一反应蒸馏塔的设计,文献上对于 此类单一反应蒸馏塔在研究上有相当多的探讨,从文献中的数据来看, 此类反应蒸馏塔得到的乙酸乙酯产物的纯度不高,因此不符合一般工业 界的需求。一般而言,此形式的反应蒸馏塔塔顶产物受限于酸-醇-酯三成 分的共沸点,而塔底则受限于醋酸的高沸点特性,因此需要再处理不必 要的产物或者将其排出。
鉴于上述缺点TW I 282746号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单一反应蒸馏 塔的设计,其主要结构为反应蒸馏塔、液液分相槽和酯回收塔三个单元, 反应物由反应蒸馏塔底板入料,而反应蒸馏塔部分分为精馏段和反应段 两部分,反应段部份主要由固体催化剂填充,且反应段放置在反应蒸馏 塔的中上段至底板或放置在反应蒸馏塔的中段至底板。利用分相槽将塔 顶的醇-酯-水三成分共沸混合物分离,接着将部分有机相回流至反应蒸馏 塔的顶板,部分有机相送至酯回收塔用于提纯高纯度酯类产物,可在酯 回收塔底部得到高纯度酯类。
然而,这样的反应蒸馏塔的结构在操作和设计方面仍存在问题,特 别是填充有异相催化剂的反应蒸馏塔,其经常出现催化剂老化、置换及 装填方式的硬件设计的问题。因此,仍需要一种可以制得工业级以上的 高纯度酯类且能克服单一反应蒸馏塔不易填充/更换催化剂的缺点的方 法。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酸和醇制造酯类的 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a)由反应蒸馏塔抽出包括酸和醇的液体混合物, 送入至少一个填充有催化剂的侧流反应器;(b)将该侧流反应器的反应产 物送回该反应蒸馏塔,并从塔顶分离出包括醇、酯和水的第一混合物; (c)将该第一混合物送入分相槽,分离出有机相和水相;以及(d)从该有机 相中分离出工业级纯度的酯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酸和醇制造酯类的系统,其包括(A)反应蒸馏 塔,其用于接收酸进料和醇进料并在顶部形成含有醇、酯和水的第一混 合物;(B)侧流反应器,其用于接收从该反应蒸馏塔抽出的含有酸和醇的 液体混合物以进行酯化反应,该反应器形成的反应产物将送回反应蒸馏 塔;以及(C)分相槽,其用于接收该反应蒸馏塔顶部分离出的第一混合物 并将该混合物分离成富含酯类的有机相和水相。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酸、醇作为反应原料,利用改良的反应蒸馏塔, 在不需要额外使用多个回收塔和分相槽的条件下即可有效进行分离、纯 化,获得工业级纯度的酯类。本发明利用在反应蒸馏塔外部设置侧流反 应器,用以有效克服单一反应蒸馏塔不易填充/更换催化剂的缺点;另一 方面,通过调整侧流反应器的数目、物流抽出/送回的位置、进料/出料流 量等操作条件,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能够以最低的年总成本在酯类的连 续式工业生产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一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二具体实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三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余政靖,未经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余政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8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