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伸缩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8010.4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宗;王建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宗;王建骅 |
主分类号: | F16B12/54 | 分类号: | F16B12/54;A47C17/84;A47C19/14;A47B3/14;A47B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桑丽茹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 ||
1.一种伸缩架,供承载一载体,其特征包括有:
多数个支撑单元,是沿一伸缩方向平行并列,各该支撑单元形成有一抵顶该 载体的第一抵接部及一接触支承面的第一承座部;该支撑单元包括有二直立杆及 一连结所述直立杆的横杆,该直立杆接近该载体的顶部形成该第一抵接部、而该 直立杆接近该支承面的底部则形成该第一承座部;
多数个活动交叉连结单元,各活动交叉连结单元是分别将其第一端连结于相邻 二支撑单元的一支撑单元,第二端连结于相邻二支撑单元的另一支撑单元,使相 邻的二支撑单元可沿伸缩方向改变相对的距离作并合或伸张;
在所述支撑单元沿该伸缩方向彼此相对距离形成最大、使该伸缩架形成一扩张 状态,借所述第一抵接部接触该载体以形成支撑作用,而在所述支撑单元沿该伸缩 方向彼此相对距离形成最小,该伸缩架则形成一收合状态;
该支撑单元连结所述直立杆的横杆为一上横杆与下横杆,在各横杆的至少同 一侧,上横杆延伸凸设有一上滑座,下横杆同向延伸凸设有一下滑座,两滑座的 相向面各凹设有滑槽,而在其中的一直立杆顶部与底部各凸设有一枢接座,枢接 座相向面设有轴孔,而各活动交叉连结单元,是在两交叉枢接的第一杆体与第二 杆体的一对应端处,第一杆体垂直连设有一第一连杆,第二杆体垂直连设有一第 二连杆,而另一对应端,第一杆体垂直连设有一第三连杆,第二杆体垂直连设有 一第四连杆,是以第二连杆的顶、底部枢设于一支撑单元的直立杆顶部与底部枢 接座的轴孔处,以第一连杆的顶、底部被框设于该同一支撑单元的上滑座、下滑 座的滑槽处,以第四连杆的顶、底部枢设于另一个支撑单元的直立杆顶部与底部 枢接座的轴孔处,以第三连杆的顶、底部被框设于该同一另一支撑单元下上滑座、 下滑座的滑槽处,借由活动交叉连结单元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互枢接夹角的 变化可活动地改变支撑单元与支撑单元在伸缩方向相对的距离,在距离作改变的 同时,第一连杆的顶、底部在滑槽处作滑移调节与第三连杆的顶、底部在滑槽处 作滑移调节,借此可使相邻的该二支撑单元沿伸缩方向改变相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加设有多数个辅助支撑单元,各辅助支撑单元是分别枢接于该支撑单 元并可与该支撑单元活动地改变相对角度,该辅助支撑单元形成有一抵顶该载体 的第二抵接部及一接触该支承面的第二承座部,使得该辅助支撑单元可在一接近 该支撑单元的折叠位置及一远离该支撑单元的延伸位置间变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架,其特征在于:
在两最边边的支撑单元只有同一侧,各同向延伸凸设有一所述滑座,但是在 两最边边的支撑单元中间的各支撑单元,则在上横杆与下横杆的两侧,各同向延 伸凸设有一所述滑座,即呈对应彼此在上横杆与下横杆的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缩架,其特征在于:
该辅助支撑单元包括有一连结杆及一支杆,该连结杆的第一端部与所对应支 撑单元的直立杆枢接、而第二端部则与该支杆枢接,使该连结杆与该支杆的枢接 处形成该第二抵接部,而该支杆的第二端部则形成该第二承座部,在该辅助支撑 单元的连结杆相对于该支撑单元转动而使该支杆远离该支撑单元而成为一延伸状 态时,该支杆的第二承座部接触该支承面并使该支杆平行于该支撑单元的直立杆 而呈直立状,而该第二抵接部则位于该支撑单元一侧而与该第一抵接部共同支撑 该载体,而在该辅助支撑单元的连结杆相对于该支撑单元转动而使该支杆接近该 支撑单元而成为一折叠状态时,该连结杆与该支杆得以与该支撑单元叠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架,其特征在于:
该辅助支撑单元更包括一拉杆,该拉杆两端可分别枢接于该支撑单元的直立 杆及该支杆的第二承座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的在至少一支撑单元的底部加设有一滑轮单元,方便作移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宗;王建骅,未经王正宗;王建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0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低摩擦力矩圆锥滚子轴承
- 下一篇:多流道流体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