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食品中鱼类过敏原的引物和探针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8083.3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敏;梁成珠;高宏伟;刘彩霞;贾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食品 鱼类 过敏原 引物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过敏原快速检测的方法,具体是一种鱼类过敏原实时荧光PCR检测用的引物和探针序列。
背景技术
鱼是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之一。可引起过敏体质者发生荨麻疹、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等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相关食物,为此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英国、意大利、荷兰、纽西兰、澳洲等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过敏原标示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引发过敏反应的鱼类过敏原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小清蛋白是鱼类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95%的鱼类过敏反应,都是由小清蛋白引起的。小清蛋白分子量很小,约为12kD,108-109个氨基酸残基,是一种钙结合蛋白,主要在鱼类的肌肉组织中表达,对热和酶的作用具有较高抗性。小清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是导致过敏体质者对不同鱼种有交叉性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
食物中潜在过敏原检测,主要采用蛋白检测和DNA检测的方法。两类方法,对于不同食物成品中过敏原的检出和定量检测,各有优、缺点。以DNA为测试对象的方法与以过敏原蛋白本身为测试对象的方法相比,在食物成分复杂的情况下,目标DNA可以有效提取,受食物基质的影响较小;此外,DNA比较稳定,不象蛋白质组成那样受地理条件、季节变化和加工工艺的影响。当前,基于DNA的检测方法中,实时荧光PCR法以其操作简便、灵敏、特异、快速、重复性好、定量准确、全封闭反应等优点,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认可,成为检测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外已有商品化的鱼类过敏原PCR检测试剂盒,但价格昂贵,且检测的鱼种有限,本发明可弥补上述缺陷,完成食品中更多不同来源鱼类过敏原蛋白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鱼类主要过敏原蛋白小清蛋白,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而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鱼类过敏原DNA的方法,以克服基于蛋白的检测方法在某些食品检测中的局限性,为鱼类过敏原检测提供有效工具,确保食品标签的一致性和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为:针对保守序列设计一组引物(上游引物:5′-CAGGACAAGAGTGGCTTCAT-3′和下游引物:5′-GAAGTTCTGCAGGAACAGCTT-3′)和一条Taqman-MGB探针(序列为:5′-AGGAGGA(T/G)GAGCT-3′)。进行核酸检测时,模板DNA经加热至94-95℃一定时间后,DNA双链解离,引物及Taqman-MGB探针与模板特异性结合。MGB探针的5端标记有报告集团,3端有非荧光淬灭集团,同时还连接有MGB修饰集团(Minor Groove Binder)。当探针完整的时候,报告集团所发射的荧光能量被淬灭集团吸收,仪器检测不到信号。随着PCR的进行,Taq酶在链延伸过程中,遇到与模板结合的探针时,其3′→5′外切核酸酶活性就会将探针切断,报告集团远离淬灭集团,其能量不能被吸收,即产生荧光信号。随着PCR循环的增加,目的片段成指数增长,荧光信号也同步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弱直接反映模板数量。
本发明涉及的鱼类过敏原实时荧光PCR检测用的引物和探针,其序列如下:
(1)上游引物:5′-CAGGACAAGAGTGGCTTCAT-3′;
(2)下游引物:5′-GAAGTTCTGCAGGAACAGCTT-3′;
(3)TaqMan-MGB探针:中间部位有一个简并碱基,序列为:5′-AGGAGGA(T/G)GAGCT-3′;
在应用中,上游引物、下游引物、TaqMan-MGB探针的体积比为:1∶1∶1;
使用上述引物和探针,检测食品中鱼类过敏原的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1)-(3):
(1)待检样品DNA的提取
DNA提取可采用普通酚-氯仿抽提法或使用DNA提取试剂盒。
(2)鱼类过敏原的实时荧光PCR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